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松树皮多酚的亚临界水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亚临界水从松树皮中提取多酚,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热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了亚临界水提取所得松树皮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松树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50℃、提取时间5min、液料比20∶ 1(mL∶g)、提取压力4MPa,多酚的提取得...  相似文献   
22.
基于演化算法的水果图像分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满足水果采摘机器人对图像分割算法实时性和自适应性的要求,在传统演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王交配结合精英选择、截断选择分阶段的改进演化算法对水果图像进行分割。在设计选择策略时,将迭代过程划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分别采用蜂王交配算法、精英选择策略和截断选择策略来进行适应值的选择,这样既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又克服了传统演化算法局部最优、收敛过快的缺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水果图像演化分割算法无论从稳定性、分割效果,还是全局最优收敛速度上,都明显优于传统演化算法,分割的阈值稳定在3个像素之内;与Otsu算法、贝叶斯分类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模糊C均值算法等其他算法相比,水果图像演化分割算法分割效果最好,对同一幅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的分割识别面积参考值最大,而且运行速度最快,平均运行时间为0.08735 s,远少于其余4种算法;并能用于柑橘、荔枝、苹果等各种水果的图像分割,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达到水果采摘机器人视觉实时识别的要求,为水果图像分割及其实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基础算法。  相似文献   
23.
基于演化加密RFID技术的农药安全溯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FID技术等智能技术结合现代Web信息服务技术,构建农药安全溯源系统,并利用演化加密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可以实现整条供应链对农药的实施,全面快速跟踪,确保农药的质量安全,为农药监管部门提供便捷的监管机制,为基层农户提供完善的农药查询体系。  相似文献   
24.
陈琰  张洁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81-2584
[目的]优化和筛选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培养的条件。[方法]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附加不同浓度K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影响,并通过调整2,4-D、KT和蔗糖的浓度及初始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小麦洛夫林10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中不宜加入KT;初始接种量为1.5 g,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2.00 mg/L 2,4-D、0.05~0.10 mg/L KT和30.00g/L蔗糖,最有利于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的稳定。[结论]为以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深入开展小麦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IWF诱导小麦悬浮细胞H_2O_2迸发及其产生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具有激发子活性的感染叶锈菌的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IWF-260刺激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探讨细胞感受激发子刺激引发的H2O2迸发情况及其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以及荧光探针DCFHDA、HE来研究H2O2的迸发以及NADPH氧化酶的活化。同时借助药物学试验探讨Ca2+和活性氧的关系。【结果】IWF-260可以引起悬浮细胞H2O2爆发,其在IWF-260刺激诱发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质膜NADPH氧化酶的激活以及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与H2O2爆发有密切关系。【结论】IWF-260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质膜NADPH氧化酶和胞外钙离子内流参与了活性氧爆发过程。  相似文献   
26.
以不同基因型大豆nf37和冀黄13为材料,水培法研究大豆根系周围的酸化现象,并通过对大豆根干重、根冠比以及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来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根系均能主动向外界环境分泌H+;经HPLC分析得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分泌的有机酸;当向培养介质中添加枸溶性磷肥后,不同基因型大豆均可有效利用这一难溶性磷肥。无论是H+分泌量、有机酸分泌量还是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耐低磷基因型大豆(nf37)都显著高于磷敏感基因型大豆(冀黄13)。表明,低磷胁迫均导致不同基因型大豆根系向介质中分泌H+和有机酸,同时还诱导大豆根系的加速生长,各项指标在耐低磷和磷敏感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过氧化氢诱导小麦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过氧化氢对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的影响,分别采用溴酚兰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小麦悬浮细胞后的细胞死亡率、细胞核形态变化及基因组DNA的完整性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逐渐上升,并且伴随有细胞核染色质的凝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DNA Ladder。证明过氧化氢能够诱导小麦悬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28.
叶锈菌侵染的小麦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已经证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小麦细胞间隙液(IWF)中存在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激发子活性物质的基础上,以期通过试验得到激发子的纯品制剂,为进一步研究激发子的组成和结构、激发子受体以及寄主产生过敏性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提取叶锈菌小种165侵染的小麦品种洛夫林10细胞间隙液,通过盐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对IWF中具有激发子活性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出能诱导洛夫林10健康叶片PAL、PO活性增高并诱发洛夫林10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激发子活性组分。该组分经SDS-PAGE电泳呈现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32 kD。【结论】经硫酸铵分段盐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从感染叶锈菌小种165的洛夫林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中分离出具有激发子活性的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29.
姚恒  赵锋  陈琰 《福建茶叶》2016,(9):190-191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我国政府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正在积极发展传统文化事业。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成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主的产业,茶叶的包装设计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中既有许多现代的文化元素,也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品牌的对外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起到吸引消费者购买茶产品,增加其购买欲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30.
对山药地上珠芽的发生规律进行解剖学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山药珠芽发生于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的叶腋处。由叶腋表皮下1~2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随后第二、三层细胞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一团分生组织的珠芽原基。在外观上呈现嫩绿色球形小珠芽时,内部已分化出顶芽及多处根原基。顶芽和根原基的基部均有壳状区,形成与内部结构的分界,并对芽和根向外方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幼嫩珠芽的结构,最外为一层表皮,表皮以内的数层薄壁细胞排列较为紧密,其内方有三、四层分生组织组成的分生带,珠芽中部的薄壁细胞富含淀粉及蛋白质颗粒,外韧有限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细胞之间。成熟珠芽与之相比,最外为木栓质表皮,其内方为木栓形成层形成的周皮。由于分生带的作用,中部薄壁细胞数量增多,并伴随着细胞的增大,形成了成熟珠芽的一定形态和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