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5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因子之一.综述了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和水稻耐热性遗传与育种及克服高温危害措施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42.
为了弄清籼糯稻氨基酸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甜酒质量的关系,选用17个不同品质水平的籼糯品种(系)为材料,对其酿造的甜酒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并选用6个代表性品种(系)进行16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氨基酸含量与甜酒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在籼糯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以谷氨酸的平均含量最高,酪氨酸的最低,酪氨酸的品种间差异最大,异亮氨酸的最小。氨基酸含量对甜酒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主要对乙醇总量产生较大影响,组氨酸含量与甜酒综合质量成显著负相关(r=-0.839l),可作为甜酒质量判断和适酿性糯稻品种选育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243.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244.
三系杂交早稻威优5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5.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磺化后,与试剂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磺化脱氢松香基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Ⅲ),通过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确认,并测定Ⅲ的表面活性以及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磺化脱氢松香酸含量为 92 %,阳离子表面活性物含量为 91 %,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 1.1 mmol/L,泡沫力为 12 mm,乳化力强.Ⅲ与SDS复配后,其界面活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46.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9311之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超级杂交中稻恢复系9311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近等基因系.对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近等基因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其与受体9311的遗传组成有93.9%一致.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近等基因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7.
野生稻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的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抗逆性较强,是天然的基因库。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中产量性状、抗病虫性和抗逆性优异基因定位及其在育种、生物技术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作物育种开发和利用野生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8.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