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桑树栽培与树型养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皋市2007年新栽桑1040hm2,品种均为育71-1良种桑。我们要抓住目前桑苗价格不高、建园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进行恢复发展桑园面积及对低产桑园进行更新改造。新栽桑园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建成速成、丰产、高效桑园,关键在于抓好栽培技术和树型养成要领。只要培管到位  相似文献   
13.
地上部与地下部作用对玉米/大豆间作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不同分隔方式下玉米/大豆间作的养分吸收量、光合参数与产量等的测定,分析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资源竞争作用。试验设置4种间作分隔方式和2种单作处理:地上地下均不分隔(T1),地上地下均分隔(T2),仅地下分隔(T3),仅地上分隔(T4),单作玉米(T5)与单作大豆(T6)。结果表明,对于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的土地当量比,T1为1.23和1.20,T2为0.97和0.91,T3为1.01和1.02,T4为1.10和1.08。玉米相对大豆的资源竞争能力,T1为0.79,T2为-0.08,T3为0.14,T4为0.39。玉米相对大豆的氮、磷、钾营养竞争比率,T1为1.63、1.92和1.50,T2为1.05、1.03和1.06,T3为1.28、1.32和1.27,T4为1.47、1.43和1.36。除拔节期外,T1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与细胞间隙CO2浓度C i最高;T4略低于T1,但差异不显著;T2和T3均显著低于T1;除分枝期外,T1大豆的P n、T r、G s与C i最低;T4略高于T1;T2和T3均显著高于T1。综上所述,对于玉米/大豆的间作优势而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互作用大于单一因素的作用,其次,地下部作用大于地上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模拟降雨量下沟垄微型集雨种植玉米的水温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明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垄体覆膜沟内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为确定合理的微型集雨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夏玉米生长期,人工模拟大、中、小3种降雨量(440、340和230 mm),定期测定传统平作(T1)和沟垄微型集雨种植(T2)条件下土壤水分和耕层地温,并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230、340和440 mm降雨量下,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农田200 cm土层平均储水量分别较平作(平作不起垄不覆膜)增加了2.3%、5.2%和4.5%,耕层0~5 cm平均地温分别增加了1.2、1.1和1.0℃。在全生育期230 mm和340 mm雨量下,WUE 较平作分别增加7 kg•ha-1•mm-1和3.1 kg•ha-1•mm-1,提高了61.24%和26.90%;当全生育期降雨量为440 mm时,沟垄微型集雨种植和平作的WUE分别为16.55 kg•ha-1•mm-1和17.46 kg•ha-1•mm-1,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为230 mm到340 mm雨量范围,沟垄微型集雨种植能明显改善玉米的水温条件,提高WUE。  相似文献   
15.
降雨波动大和过量施氮是限制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构建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氮营养指数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考虑降雨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21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4 a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0、60、120、180、240 kg/hm2 5个施氮水平,其中2017—2018年和2020—2021年为平水年,2018—2019和2019—2020年为欠水年。研究2种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基于2种降雨年型下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施氮量、降雨年型及其二者互作效应对穗数、千粒质量、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2)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植株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但模型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模型参数a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为3.33、2.79 g/kg,参数b在平水年和欠水年...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二春蚕,就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立即夏伐,利用新梢生长的桑叶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我镇从2004年开始推广饲养二春蚕,广大蚕农基本上尝到了饲养二春蚕的甜头,但二春蚕一直在我镇未能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推广。就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冠层在养分循环及改变养分流量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本文在综合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冠层氮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应重点研究的问题:(1)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开展对农田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的研究;(2)如果确定农田植物存在冠层氮素淋洗,需明确冠层氮素淋洗形态,并与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3)开展揭示植物冠层氮素淋失途径与过程的机理研究,特别是应该将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导度、叶片自由空间和自由空间中可溶性氮素等可能影响冠层氮素淋洗的指标与冠层氮素淋洗相联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冠层氮素淋失机理,对冠层氮素淋失赋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陕西榆林南部6县(米脂、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为例,对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10年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南部6县的固土保肥、固碳制氧和涵养水源效益是工程实施取得的主体生态效益,占总效益的99%;榆林南部6县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分别为50.5%、93.0%、4.2%、47.0%、5.0%和36.0%,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1、2.1、1.1、2.0、0.3、3.2人/hm2,农户对工程实施均持基本满意态度。构建了由固土保肥、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工程实施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第一产业占县域GDP比例、农户对工程实施的满意度和耕地压力指数8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综合效益为子洲米脂吴堡清涧绥德佳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的生产特点,将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应用于作物周年生产,以期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体系种植模式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农979、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传统平作(CK)、垄沟配置为40cm∶40cm(R-F40)、40cm∶60cm(R-F60)、40cm∶80cm(R-F80)4个处理,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不同垄沟配置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小麦季R-F60和R-F8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垄沟集雨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随种植沟宽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R-F60、R-F80处理较CK仅减产1.75%、1.67%;集雨各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IUE)显著提高,并随种植沟宽度增加增幅减小。在玉米季,集雨各处理WUE、产量显著提高,且随着种植沟变宽呈先增后降趋势。小麦-玉米周年WUE、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垄沟配置为40cm∶60cm(R-F60)处理增幅最大,分别较CK增加12.75%、7.98%。[结论]垄沟集雨种植技术是调控作物高效节水的可行途径,其中R-F60处理是优化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二熟制种植体系稳产高效节水的理想集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