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5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水稻土肥际微域铵对钾形态转化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土柱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土肥际微域铵对钾形态转化与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自肥际向非肥际的扩散距离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施同等铵态氮条件下,施钾量增加2.4倍,导致肥际钾含量最高区域水溶态钾含量提高了2.1倍,交换态钾和非交换态钾则分别提高了1.7和 0.3倍,而钾的迁移距离提高了16.4%(12 mm),说明肥际钾的固定能力有限,钾肥量增加导致更多的钾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同等钾量条件下,施用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水稻土肥际钾含量最高区域水溶态钾含量,使钾的迁移距离较未施铵时增加了23.2%(16 mm);铵钾共施还显著提高了肥际到普通土壤过渡区域中交换态钾含量,降低了所有土样中的非交换态钾含量。铵钾共施显著抑制了肥际微域中肥料钾向非交换态的转化,这种抑制作用随距肥际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利用不同回归方程拟合由肥际到非肥际钾的分布曲线,无论是水溶态钾还是交换态钾,反S型曲线 y = a / [1 + b exp (c×x)] 可以很好地拟合由肥际到非肥际K+ 的分布。  相似文献   
52.
研究2种新型钾肥配施硫酸钾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钾素含量与吸收的影响.在四川凉山、攀枝花烟区的米易、仁和、河口、内东等地区设置硫酸钾处理(T1)、硫酸钾配施杂卤石处理(T2)和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处理(T3).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硫酸钾相比,硫酸钾配施杂卤石或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均增加了烟叶干物质量,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和吸钾量,并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4个地点施用钾肥效果不同,其中米易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杂卤石效果最好,仁和和内东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枸溶性钾肥效果最好,河口地区施用硫酸钾配施杂卤石和硫酸钾配施枸溶性钾肥效果一样,都优于单施硫酸钾.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稻麦轮作下开展了长期钾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田间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和不施用钾肥(CK)、秸秆还田(SR),只施用钾肥(K),秸秆还田和配施适量的钾肥(SR+K).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过秸秆还田(SR+K、SR)和施用K的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7.83%、9.39%和7.96%;秸秆还田处理和钾肥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SR+K处理的水稻秸秆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8.9%、38.5%、152.8%,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41.4%、49.2%和159.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7.87%;秸秆还田(SR+K、SR)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K处理的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变化.可知,对于粉沙壤水稻土,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适量钾肥,可以维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4.
不同钾素水平对水稻不同部位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水稻各叶位的含钾量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含钾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下降幅度达69% ~ 75%.水稻含钾量与生育期和土壤供钾水平有关:分蘖期不同叶位的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大幅下降,鞘与叶的含量钾比值均大于1,且比值随叶片含钾量的增加而上升.拔节期钾素水平由低至高,叶位间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降低的趋势减弱;鞘与叶含钾量比值为0.26~ 1.49,且随叶片含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低钾水平下,叶位间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降低,高钾水平则相反;鞘叶含钾量比值为0.36~ 1.33.成熟期,秸秆的含钾量范围为2.8 ~ 22.9 g/kg,随钾素水平增加而增加;籽粒的含钾量约为5.0 g/kg.综合不同时期含钾量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水稻分蘖期上部叶是钾素优先积累的部位,而叶鞘更是钾奢侈吸收储存的部位;齐穗期以后,钾奢侈吸收主要是积累到了中下部叶和叶鞘中.由于水稻植株钾含量因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变化很大,根据植株钾含量来进行营养诊断需要考虑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而鞘、叶钾含量比值可能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水分与有机酸对水稻土肥际微域磷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琴  康欧  周健民  王火焰 《土壤》2013,45(5):838-844
通过土柱培养实验对肥际微域中磷的迁移转化及其受水分和有机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均显著下降,从微域角度证明了磷肥进入土壤后随时间延长有效性降低。淹水和配施草酸均有利于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迁移扩散,但淹水条件下配施草酸与否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均显著低于 60% 田间持水量下的累积量。60% 田间持水量下配施草酸均能增加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而淹水条件下则相反,配施草酸显著降低了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56.
铵钾施用次序和比例对油菜生长和氮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小琴 《土壤》2008,40(4):571-574
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铵(NH4 )钾(K )离子施用次序和比例对这两种离子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油菜生长和N、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4 、K 摩尔比为1:1时,先NH4 后K ,油菜的生物产量和N、K养分吸收量均较低,该结果与后施入的K 促进了先施入的NIL4 的固定,降低了土壤NH4 -N含量有关.而当NH4 、K 质量比为1:1(其摩尔比约为3:1)时,施用次序对该土壤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不大,这也说明了合适的N、K比例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红外光谱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晶  杜昌文  周健民  王火焰  陈小琴 《土壤》2008,40(6):872-877
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学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它能够综合地反映土壤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土壤中物质循环及其作用过程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学中的应用,包括透射光谱在土壤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光谱建模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在土壤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同时本文探讨了基于光声效应的红外光声光谱技术,红外光声光谱非常适合用于土壤这种复杂、非透明体系的研究,能够克服传统透射和反射光谱中存在的缺陷,测定快速方便,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测量精确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8.
HPLC法测定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残留的测定在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应用超声波法提取土壤中的3-苯氧基苯甲酸,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对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与提取效率的关系和不同流动相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甲醇,二氯甲烷(2:1)+盐酸作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40min能取得较高的提取效率。用乙腈:水(60:40)作为流动相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运用该测定方法,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在0.5、10、50mg·kg^-1浓度下回收率为92%-102.6%,变异系数为0.3%-8.4%,检测限为0.01mg·kg^-1。重复测定两种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1%和2.6%,具有较好重现性。  相似文献   
5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苏南某电镀厂附近旱地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Zn和Cu的全量与DTPA提取态含量形成明显以电镀厂为中心的扩散梯度分布,皆随距电镀厂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其中Zn的全量由最高值1 305 mg·kg-1降至最低值273 mg·kg-1.由于电镀厂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研究样点表层土壤Zn的浓度逐年增加,土壤Zn含量明显高于前期研究结果,且都达到污染水平,最高超标4.2倍,表明近年来Zn向土壤的扩散速度较快.研究区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提取态Zn呈显著正相关(P=0.016),表现为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土壤重金属Zn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脱氢酶的活性不能用来指示土壤Zn污染.  相似文献   
60.
钾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钾在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在室温25℃、土壤含水量332 g/kg和容重1.22 g/cm3的条件下,经过7 d和28 d的扩散,钾在潮土中的迁移距离为40~75 mm,前期移动较快.在迁移距离内,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与距施肥点距离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施肥量和培养时间对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在肥际微域中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但对非交换性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外源钾进入土壤后在肥际微域中被固定的部分仅占5.6%~21.5%,绝大部分仍以有效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