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7篇
  14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实现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E2F样结构域包含转录因子编码基因cpeld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C.parvum卵囊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cpeld基因,将其分别插入pET32a和p3XFLAG-CMV14载体。同时设计引物,扩增微小隐孢子虫类钙调蛋白(C.parvum calmoduin-like proteins)的编码基因CpCML,插入pcmv-HA载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入BL21(DE3)和293T细胞进行表达,Western blot观察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ld和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CMV14-cpeld以及pcmv-HA-CML;SDS-PAGE显示,重组质粒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了分子质量约为55 ku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鼠抗His单克隆抗体,真核表达重组CpELD和CpCML蛋白能分别与抗FLAG和HA单克隆抗体反应。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cpeld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以及CpCML基因的真核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后续开展隐孢子虫CpELD和CpCML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新型的防控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采用高碘酸盐对棉纤维进行仲羟基选择性氧化,制备了二醛基纤维素。通过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棉纤维的强力和醛基含量为综合指标,制备的较优工艺条件是高碘酸钠氧化剂浓度为2 g.L-1、氧化温度为40℃,氧化时间为2 h。通过FT-IR和X射线衍射测试可知经高碘酸盐处理后,棉纤维素大分子链中含有新生成的活性基团醛基,但其结晶度有所降低。与原棉纤维相比,经较优工艺氧化的棉纤维弹性变形和吸水性能有所提高,初始模量稍有下降从而纤维略变柔软。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浓度印楝素对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50倍液喷雾后1 d或150倍、75倍、50倍液喷雾后3 d,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3%印楝素乳油50倍液喷雾后1 d和3 d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67.07%和57.54%。但是,在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印楝素乳油对其防治效果仍然不理想,不建议作为化学药剂替代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114.
对金焰绣线菊采用越冬饱满芽和当年生嫩枝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快繁研究,建立了金焰绣线菊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当年生嫩枝为最佳外植体材料,适宜初代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 0.3mg/L,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2m/L+NAA 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mg/L。组培苗在土∶沙∶腐熟土有机肥=1∶1∶0.5的培养基质中进行移栽,成活率达83.3%以上。初步实现了金焰绣线菊的快速繁殖,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再生频率高、操作简便的再生系统,为金焰绣线菊广泛地应有于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5.
对含有不同发育阶段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黄瓜根部用氨基乙二酰(Oxample)(6·25μg/ml土壤水)进行处理。在降低可发育成雌虫的幼虫比例方面以在二龄幼虫侵入后马上用药比较晚用药时(三至四龄幼虫侵入时),效果更佳。早期用氨基乙二酰处理还显著降低具卵块的雌虫比例,而晚期用药无此效果。不过,每卵块的卵粒数及幼雌成虫的个体大小都在各施药处理后显著减少和减小——处理越早,作用愈大。这些结果表明,取食频繁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比不取食的三,四龄幼虫对内吸杀线虫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6.
我叫陈宇,来自"银杏之乡"--山东省郯城县.我是199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现在郯城县供电公司任营业厅班长.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电力职工,12年来我只简简单单地做了两件事:一是抄了8年的电能表,二是说了4年的"您好".12年来,我与全省农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起,用激情和汗水、青春和智慧,共同描绘着山东电力绚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1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优化提取净化条件,利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建立鸡蛋中13种性激素残留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Waters Oasis PRiME HLB柱净化,UPLC-MS/MS法检测,经正负离子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方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分析鸡蛋中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等13种性激素的残留量。结果显示,13种性激素在鸡蛋基质中的线性良好,定量限在1.50~41.00μg/kg范围内,回收率RSD为0.21%~14.08%,在鸡蛋中50.00、100.00、200.00μg/kg添加水平上的回收率平均值为62.60%~117.20%。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及操作简便,适合用于检测分析鸡蛋中性激素的残留筛查。  相似文献   
118.
AGL6基因是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花器官形成,对唇瓣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获得铁皮石斛DoAGL6基因及其启动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DoAGL6基因启动子进行瞬时表达活性验证,可为进一步研究DoAGL6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克隆DoAGL6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启动子序列进行预测,分别构建由全长启动子和5'端缺失启动子驱动GUS的重组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拟南芥及铁皮石斛原球茎,探究其表达活性。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DoAGL6基因及其启动子,DoAGL6基因编码区长729 bp,编码24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1213H1955N359O375S12,预测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DoAGL6具有保守的MADS-box和K-box两个结构域,属于MADS基因家族MIKC亚家族。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891 bp,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DoAGL6基因启动子中除了核心启动元件TATA-box、CAAT-box外,还有许多其他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光反应顺式调节元件(G-Box)、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TGACG-motif)、MADS-box蛋白结合位点(GArG-Box)等。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0-A1-promoter::GUS、pCAMBIA1300-A2-promoter::GUS、pCAMBIA1300-A3-promoter::GUS,拟南芥和铁皮石斛原球茎瞬时转化及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随着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的增长,GUS活性逐渐降低,启动子活性逐渐减弱,即全长启动子A1(-1891~1)的活性最强,5'端缺失片段A2(-1488~1)次之,A3(-784~1)活性最弱。瞬时转化后的拟南芥和铁皮石斛原球茎GUS染色均呈现蓝色,但与对照相比均较浅,说明全长启动子和2个5'端缺失启动子都具有驱动GUS的活性,但启动活性都比CaMV35S启动子的启动活性弱。  相似文献   
119.
用浸泡免疫法和特异化饵料免疫法对当年草鱼苗进行免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特异化饵料免疫组的成活率为 90 4 %± 0 4 % ,产量为 16 5 4 5± 2 78 5kg/hm2 ,获得平均免疫保护力为 95 % ;3项指标分别比浸泡免疫法高出 30 1%± 5 2 %、6 36± 4 70 2kg/hm2 和 30 %。  相似文献   
120.
四川省稻曲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来自四川14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和50个不同籼型杂交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20对选择性扩增EcoR Ⅰ和Mse Ⅰ引物组合稻曲病菌株可产生40 ~56条DNA带,75个菌株共产生192条清晰可见的DNA带型,其中多态性121条,占总数的63.0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群体结构,也显示特异性的群体遗传特征;稻曲病菌遗传结构与寄主品种关系不大,没有表现明显的专化性互作;稻曲病菌不同的遗传群体之间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遗传群的不同亚群或同一亚群的不同次亚群之间的菌株致病性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