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119篇
  96篇
综合类   730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22年总目录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度提升,植物碳汇研究愈发得以重视,其中陆生灌丛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滇中地区不同样地的69个样方中12个主要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分配格局、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的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和根冠比(R/S)分别介于1.13~2.03、0.62~1.49 t/hm2和0.38~0.84。群落和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斜率为异速分配生长关系,植被的根冠比数值较其他植被类型更小。灌丛碳密度、凋落物总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均值分别为(60.43±22.12)、(25.60±7.32)、(24.71±20.06)t/hm2和(110.74±35.34)t/hm2。灌木层碳在根茎叶间分布含量差别不大,主要在茎部(35.57%),草本层碳主要分配在地下部分中(15.06%~60.45%)。年均温度(MAT)和年均降水(MAP)对生物量及根冠比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云南特有的沟谷雨林主要建群种绒毛番龙眼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特征,为雨林植被恢复的采种规划和恢复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思茅区的绒毛番龙眼3个天然居群和1个人工居群共82个样本的SSR多态性,采用POPGENE v.1.32、GenAlEx 6.501和STRUCTURE 2.3.3等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4.632个,19个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264~1.687,平均为0.879;多态信息指数(PIC)变化范围为0.128~0.729,平均为0.422,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8~0.765,平均为0.473;4个居群I和He的均值分别为0.785,0.437。19个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69,基因流(Nm)的均值为3.363。STRUCTURE分析将绒毛番龙眼4个居群82个样本分为4个类群,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显示4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菜阳河天然林居群、普文人工林居群和普文天然林居群聚为一支,勐养镇天然林居群单独为另一支。【结论】绒毛番龙眼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建议特别关注居群内个体的选择和保护,在沟谷雨林植被恢复中设定天然居群多样性水平的恢复目标,并通过科学的采种规划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3.
基于EDEM的青稞接触参数仿真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稞品种多样,且部分接触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本研究以青稞的休止角为响应值,对青稞的接触参数进行标定。采用响应面法: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对青稞的8个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对青稞休止角有显著性影响的三个因素:青稞—青稞的静摩擦系数、青稞—青稞的滚动摩擦系数、青稞—pla平板的静摩擦因数;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并对方程进行优化,求得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参数值:青稞—青稞的静摩擦系数0.19、青稞—青稞的滚动摩擦系数0.01、青稞与pla平板的静摩擦因数0.43。最后进行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所得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值误差为0.64%,误差很小表明仿真标定的参数是可信的,可以为今后的青稞排种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该文阐述了安徽省农技推广"一主多元"模式构建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了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职责运行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5.
饲料中添加茶末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茶末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体重在30 kg左右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茶末组与饲料组,每组15头,饲养至8月龄每组屠宰3头测定屠宰性能。结果表明:茶末组后腿比例、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2组的体躯比例接近,茶末组各消化器官重量高于饲料组(P〉0.05)。说明茶叶有促进猪消化器官发育的作用,对猪瘦肉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蛋鸭产蛋期不同阶段产蛋性能的影响。采用3×3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ME水平分别为10.88、10.46和10.04 MJ/kg,CP水平分别为18.26%、17.07%和16.42%,选取刚开产的福建龙岩麻鸭1 674羽,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1羽。试验共持续32周。结果表明:1)产蛋初期(16~18周龄),饲粮ME和CP水平均未显著影响蛋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P>0.05)。饲粮ME和CP水平对蛋鸭平均蛋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产蛋高峰期(19~39周龄),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蛋鸭平均蛋重(P<0.05)。饲粮ME水平为10.88和10.46 MJ/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0.04 MJ/kg组(P<0.05)。饲粮CP水平未显著影响蛋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P>0.05)。饲粮ME和CP水平对蛋鸭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产蛋后期(40~47周龄),饲粮ME水平为10.46 MJ/kg组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10.04 MJ/kg组(P<0.05);10.88 MJ/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0.46和10.04 MJ/kg组(P<0.05)。饲粮CP水平为18.26%组的产蛋率、日产蛋重显著高于17.07%和16.42%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17.07%和16.42%组(P<0.05)。饲粮ME和CP水平对蛋鸭日产蛋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合考虑产蛋性能指标,产蛋初期、高峰期和后期龙岩麻鸭饲粮适宜的ME和CP水平分别为10.88、10.46、10.46 MJ/kg和17.07%、17.07%、18.26%,每日ME和CP需要量分别为1.47、1.60、1.48 MJ和22.96、26.16、25.81 g,饲粮的蛋能比分别为15.62、16.35、17.44 g/MJ。  相似文献   
117.
以海南中部山区的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为演替系列,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科属种数、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乔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及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都显著增大;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别与群落植物科属种数、总体alpha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alpha多样性指数都显著正相关。通过恢复演替,植被复杂性和质量都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8.
广丰香8号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质高产丝苗型香稻品种,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2 ~2014年连续3年被遴选为广州市农业主导品种.该品种米质优,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并且叶、茎、米均有清香味,饭软、滑,口感好,冷饭不回生,适合加工高档丝苗米和香米;丰产性较强,于2012 ~2014年连续3年纳入万亩连片示范区示范,2012、2013年经实割测产平均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烟叶油分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基于对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油分表征化学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差异的探索,以毕纳1号、云烟87、K326和南江3号4个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油分表征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试验表明,云烟87和南江3号的烟叶油分表征化学物质总体好于K326和毕纳1号,云烟87、毕纳1号、K326和南江3号烟叶含钾量均偏低,云烟87、毕纳1号和K326的上部叶烟碱含量高,南江3号和云烟87的中、上部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结论]研究可为烟叶质量偏低、油分差的烟区选育和推广优良烤烟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0.
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对于提升中式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原料的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中式卷烟原料生产体系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天柱县的"清香型"特色烟叶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天柱县的光、温、水、土资源和烟—稻两熟种植制度、特色品种推广应用、特色"早"栽技术开发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在特色烟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特色烟叶的开发应立足烟叶品质、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同时做好关键栽培技术开发和品牌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