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包括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研究、茶树新品种鉴定技术、特殊性状茶树育种以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MS培养基中不同浓度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和特美汀(Timentin)3种抑菌剂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及对茶树组培苗丛生芽的影响。结果显示,头孢噻肟钠和特美汀均可以有效抑制农杆菌LBA9402、15834,而15834在羧苄青霉素的板上17βd内长出;对于外植体,头孢噻肟钠和羧苄青霉素都显著降低了茶组培苗的丛生芽增殖率,且畸形苗率高;当特美汀质量浓度在400βmg·L-1以下时,对茶组培苗影响较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特美汀具有作为茶树遗传转化体系中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54.
基因枪及其与农杆菌相结合的茶树外源基因转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US为报告基因,对基因枪介导的转化茶树愈伤的有关参数进行优化。比较了不同的预培养条件,含有PVP的培养基可提高转化频率。渗透处理不仅不能提高GUS的表达率,反而使愈伤再生困难。每枪DNA和钨粉的用量分别为0.25μg,125μg时,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在轰击压力7MPa,射程5cm的条件下轰击一次,不论对GUS表达还是愈伤的再生都是较为适合的轰击条件。比较了农杆菌法(AGR),基因枪法(BOM)及农杆菌与基因枪结合(BTA,BPA和BOA)等方法对茶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瞬间表达的结果及抗性愈伤筛选的结果都显示,农杆菌与基因枪结合使用比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更有助于提高茶树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55.
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用ISSR引物14条、RAPD引物20条,对福鼎大白茶及其回交1代94个单株进行ISSR和RAPD检测,共得到分离标记174个,其中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的标记为90个,占标记总数的51.7%,其中ISSR标记63个,RAPD标记27个;符合3:1和1:3分离比例的标记36个,占标记总数的20.7%。利用Mapmaker 3.0软件将符合1:1、3:1和1:3分离比例的126个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其中62个分子标记被归纳到7个连锁群,另外64个标记由于与该7个连锁群的距离过大而未被包含在内。在被包含在7个遗传连锁群内的62个分子标记中,有46个RAPD标记和16个ISSR标记。该遗传连锁图的总图距为1180.9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0.1 cM。其中连锁群LG4覆盖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09.3 cM;LG6包含的标记数最多,共18个标记,平均距离15.7 cM。  相似文献   
56.
茶树发根中茶氨酸和儿茶素类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发根在LG0培养基和添加1β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只在一个培养于LG0培养基的发根克隆中检测到高含量的茶氨酸,含量达到23.12βmg/g鲜重,高于未转化根的18.77βmg/g鲜重。除茶氨酸外,该发根克隆中也检测到高含量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发根克隆培养于添加1βmg/L IBA的1/2MS培养基,茶氨酸的含量则显著降低,说明培养基组成也是影响发根中茶氨酸的含量的因素之一。茶树发根中也含有少量的儿茶素类单体,主要为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相似文献   
57.
罐装绿茶饮料防褐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 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有显 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水的保质效果 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58.
传统的茶文化展示通常以实物和图版相结合,通过一定的茶文化发展脉络来展现。本文介绍了一种称为"嘉木苑"的形式,则延伸了茶文化的内涵,为陈列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博物馆的陈列方式。  相似文献   
59.
紫化和黄化茶树品种叶色色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叶色紫化、黄化以及绿色叶片茶树品系(种)的叶片色泽进行感官分类赋值,并用色差计测定供试品系芽下第二叶的色差参数,分析叶片色差参数与色泽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叶色赋值与Hunter E(r=0.96,P<0.01)、L(r=0.96,P<0.01)、a(r=-0.57,P<0.01)和b (r=0.87,P<0.01)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用E和L值可以作为紫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选育的筛选指标,a和b值可以作为紫化茶树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茶树响应炭疽病及抗炭疽病的遗传机理,本研究搜集了茶树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茶树炭疽病原菌分类鉴定、炭疽菌侵染过程及其机制等在茶树上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他植物上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结果发现:茶树炭疽病致病菌多样,侵染致病过程复杂,导致致病菌鉴定困难。同时,茶树致病菌的侵染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在其它植物中主要与真菌代谢酶类、效应蛋白及真菌毒素等有关,但具体完整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后续需继续对侵染机制和寄主茶树-炭疽病原菌互作机制进行研究,加强田间病害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以期为茶树炭疽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判断、综合防治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