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棉盲蝽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盲蝽已上升成为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本文从防治策略、经济阈值与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盲蝽防治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棉盲蝽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2.
植食性害虫食诱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食性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茎叶、果实、花蜜等,并且常对某些食物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植物挥发物在害虫食物偏好选择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害虫偏好食源或其挥发物研制的食诱剂(也称"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利用发酵糖水、糖醋酒液等传统食诱剂进行害虫诱集防治。随着对害虫食源挥发物中信息物质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组配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挥发物组分,先后研制出实蝇、夜蛾、蓟马、甲虫等多类害虫的新型食诱剂。这些食诱剂大多对雌、雄害虫均有效,已在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西方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等重要害虫的监测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已有食诱剂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食诱剂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促进植食性害虫食诱剂及其田间使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3.
南杰  刘冰  陆宴辉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6):1799-1808
为明确新型生物源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农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以前期室内毒力测定的双丙环虫酯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LC50、LC20和LC10为药剂处理浓度,以清水为对照,于室内测定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成虫繁殖力、子代生长发育、捕食功能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3个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成虫繁殖力及其卵孵化率与清水(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50处理后多异瓢虫F1代1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LC10、LC20处理和清水(对照),多异瓢虫2~4龄幼虫的存活率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多异瓢虫F1代1龄幼虫发育历期随药剂处理浓度增大而显著延长;药剂处理对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随龄期逐渐减弱,至4龄幼虫时影响均不显著,但幼虫总发育历期及卵-蛹总发育历期均随药剂处理浓度增大而显著延长。各药剂处理后多异瓢虫F1代蛹发育历期、蛹重和成虫羽化率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日捕食量均随棉蚜密度增加而增加,3龄幼虫捕食能力低于雌、雄成虫。当棉蚜密度为50头/皿时,清水(对照)、LC20和LC50处理后多异瓢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均显著高于LC10处理,其他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3龄幼虫日捕食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多异瓢虫2日龄雌成虫日捕食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当棉蚜密度为100头/皿时,清水(对照)、LC10和LC50处理后雄成虫日捕食量显著高于LC20处理;其他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雄成虫日捕食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2日龄雌、雄成虫在室内飞行磨上的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及飞行距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同处理后雌、雄成虫的飞行距离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与当前生产上防治蚜虫的当家杀虫剂相比,双丙环虫酯对多异瓢虫的生态安全性较高,可用于新疆农作物蚜虫类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74.
梁海申  张倩  王爽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56-2061
【目的】研究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对植株上部叶片上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室内比较分析健康棉花植株和被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株上3种优势棉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差异。【结果】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根茎部显著延长截形叶螨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棉花植株显著降低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单雌有效产卵量,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幼螨发育历期、若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显著延长敦煌叶螨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但对幼螨存活率、若螨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有效产卵量和雌成螨寿命无明显影响。【结论】黄地老虎幼虫取食为害棉花根茎部对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种群适合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对棉蚜的毒力和不同虫态多异瓢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成虫)的毒性,为科学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喷雾塔进行室内定量喷雾,测定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处理后棉蚜、多异瓢虫的死亡率。【结果】在2 000 mg/L处理下,苦参碱对棉蚜的毒力最高、校正死亡率为89.3%,高于藜芦碱的61.7%和印楝素的57.6%。这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多异瓢虫毒力均较低,2 000 mg/L处理96 h后多异瓢虫卵死亡率分别为16.5%、20.9%和20.9%;处理24 h后,1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9.6%、38.9%和42.6%,3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7%、8.3%和5.0%,成虫死亡率均不超过20%。3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下的多异瓢虫各虫态死亡率均显著低于100 mg/L吡虫啉。【结论】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对多异瓢虫安全性较高,其中苦参碱对棉蚜毒力高于其他2种,适合在新疆棉田棉蚜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2018年7月-9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和原阳县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田,利用蛾类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比较了块状食诱剂对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分别与2种诱捕器结合,在4种作物田对棉铃虫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诱捕作用;蛾类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1.2~6.5倍。因此,蛾类诱捕器与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诱捕田间棉铃虫成虫。  相似文献   
77.
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新疆棉花害虫的深入研究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修春丽  张伟  陆宴辉 《植物保护》2017,43(6):159-162
前期研究发现,葎草进入盛花期后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成虫吸引力明显增强,植株上绿盲蝽成虫种群密度快速上升。2011年和2016年,研究了绿盲蝽成虫对初花期与盛花期葎草的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盛花期葎草植株上的绿盲蝽成虫密度和卵密度显著高于初花期。绿盲蝽卵主要集中产在花上,而幼芽、嫩茎和叶柄上落卵量较低。同时,在盛花期葎草上,绿盲蝽若虫种群密度以及高龄若虫比例显著偏高。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绿盲蝽成虫对盛花期葎草的产卵偏好习性。  相似文献   
79.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2014年-2015年选择了枣棉、苹果棉间作模式试验点各24个,2017年-2018年选择了核桃棉间作模式试验点21个,比较研究了3种模式的间作棉田与相应单作棉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 显示,与枣树、苹果树、核桃树间作棉田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度指数...  相似文献   
80.
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食物网结构错综复杂,通过观察和解剖等传统手段往往很难精准地获得物种种类及彼此之间食物关系的全面信息。近年来,DNA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显著促进了节肢动物食物网复杂结构的系统解析,有效实现了食物网结构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的重要转变。该文介绍DNA分子检测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列举其在节肢动物食物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例,讨论DNA分子检测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挑战,旨在为节肢动物食物网结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力推进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食物网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