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22篇
  20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试验对照和干旱处理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和55%,干旱胁迫时间分别为子粒建成期和灌浆充实期,研究结实期不同阶段(子粒建成期和灌浆充实期)干旱胁迫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子粒产量,且降幅子粒建成期大于灌浆充实期.干旱胁迫下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总蛋...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糯玉米氮素积累进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生育时期氮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分析了31个糯玉米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四叶期、拔节期、大口期(12叶期)、开花(吐丝)期、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增加呈不对称的S型曲线变化,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的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鲜穗高产品种主要在大口至开花阶段增加了吸氮量;而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高产品种主要在大口至开花,其次在开花至鲜穗采收阶段增加了吸氮量。通径分析表明,氮素积累过程主要影响氮素积累总量的高低,而对氮素利用效率影响较小。氮素积累过程S型曲线的Richards方程特征参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最大积累速率大、活跃积累期长、快增期的积累速率大和持续时间长对提高品种的氮素吸收总量有利。属于高产、氮素吸收量大、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有6个品种,其大口至开花及开花至鲜穗采收阶段的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136和0.554.g/plant,比其它品种分别高24.3%和37.8%;最大积累速率和快增期的积累速率分别为0.068和0.059.g/(d.plant),比其它品种分别高15.8%和15.9%。活跃积累期和快增期的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63.4和29.5.d,比其它品种分别延长了1.9和0.9d。  相似文献   
103.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品质评价理化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最、皮渣率、淀粉黏度性状与鲜穗蒸煮晶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鲜穗蒸煮品评分与各品质成分在品种间、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各品种在最佳品尝品质时,品尝评分分别与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籽粒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皮渣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黏度性状,尤其是峰值黏度对品种品尝评分有重要作用.籽粒粗淀粉含量、淀粉黏度性状和皮渣率可作为糯玉米品种品质评价的客观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中,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小,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受收获期的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间的变化趋势,可认为花后40 d收获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改良糯玉米淀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