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研究食味仪测定的稻米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食味仪(RCTA-11A)测定了48份粳稻稻米的食味值,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稻米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含量、质量指数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以及食味值与精米率、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95**和-0.788**。食味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8.46+0.29X2+2.79X4-10.97X5-1.52X8+0.61X11-3.84X12(X2、X4、X5、X8、X11、X12分别为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透明度和长宽比。并对粳稻稻米食味的遗传改良和选择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我国现行稻米质量安全认证的基本要求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我国稻米的质量安全水平,是全国65%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对食用卫生健康普遍关注的话题。当前对稻米如何进行质量安全认证更成为人们相当关心的问题。笔就这一专题,在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稻米质量安全认证的基本要求及推进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供商讨。  相似文献   
23.
24.
有机稻米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机稻米的质量是检验有机生产操作者按照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生产产品的效果,间接地反映有机生产操作者是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1999年第23届会议上通过了GL32—1999《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及销售准则》,2001年第24届会议上通过了修订标准,即GL32—2001《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及销售准则》  相似文献   
25.
香港市场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港稻米市场上的11个籼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香港市场要求稻米的外观品质是精白度高、米粒细长、垩白度低及米粒半透明;间接指示食味品质的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及直链淀粉为20%左右。食味品尝试验的结果表明港米饭色泽洁白,饭粒细长,质地柔软而略有黏性,与其外观和食味品质指标相符。品尝小组对港米的评分与香港市场价格成显著正相关,说明港米不但适合香港人民的口味,也可能为广大国内群众所喜爱,可以作为我国优质米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对我国供港大米主要基地广东、广西两省的米质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两广优质米不论在外观上或是蒸煮食味品质上都与港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6.
测定精米直链淀粉含量有多种方法,经我们的多年实践,认为简易碘兰比色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较高的优点。 一、原理 碘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形成的碘复合物具有不同的吸光特性。在pH为4.5~4.7的条件下,碘一直链淀粉复合物吸收600毫微米附近的红橙光。反射490毫微米附近的兰绿光。在光电比色计中通过620毫微米的单包红光进行比色,根据吸光系数(光密度)  相似文献   
27.
1997-2002年我国籼型杂交稻稻米样品的米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1997-2002年来自全国的1 679份籼型杂交稻委托检验样品的米质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样本达标项目的类型结构--全优类∶优质类∶中等类∶不良类为1.5%∶40.0%∶53.3%∶5.2%;年度样本的类型结构呈逐年优化趋势,从1997年到2002年,全优类和优质类样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总体样本的综合品质指数为54.43,超过优质米2级综合分值(52分);年度样本品质指数由1997年的52.41上升至2002年的55.36.样本12项米质指标的品质水平高低不一,1级优质米指向度最高的是碱消值(90.0%);指向度为负值的项目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度及整精米率,是今后籼型杂交稻品质改良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28.
29.
阐述稻鸭生态种养的特色与优势、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并剖析稻鸭共育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中耕肥田及增氧刺激水稻生长的效应,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等方面与低碳生产要求减少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和节能减排、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0.
中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晶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率幅度为40.1%~95.5%,质量指数达标率为69.7%;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糙米蛋白质含量等6项指标的优质达标率超过70.0%;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1.2%、70.1%和78.9%,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45.1%、66.1%和82.6%,表明近10年育成的籼稻品种米质总体优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总体而言,中晚籼稻优质达标率要高于早籼稻,长粒型和中粒型品种要高于短粒型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仍然较低,仅为46.2%、57.O%和40.1%。因此,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育成粒型理想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8.0%~22.0%)的品种是我国未来常规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