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EMS诱变的93-11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稳定遗传的迟抽穗突变体dth9(days to heading 9)。该突变体的抽穗期比野生型延长了50d左右,其他农艺性状基本无异。遗传分析表明迟抽穗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dth9与日本晴和武运粳7号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开发的8个InDel标记,将DTH9定位在第9染色体着丝粒附近D9-9和D9-17之间240kb的区间内,该区域尚未发现与抽穗期有关的基因。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突变体dth9中与抽穗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2.
 水稻扭曲叶突变体rtl1是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的。在苗期,该突变体的叶片就表现出皱缩和扭曲状。将该突变体分别与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和浙辐802进行配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混合分离法,找到了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紧密连锁SSR标记RM1155,通过新发展的多态性STS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STS标记T1591和SSR标记RM1359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48和0.96 cM。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Cre/loxP系统在转化细胞水平上删除转基因水稻中抗性标记基因的可行性和效率。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Cre/loxP标记基因剪切系统载体pNCG导入水稻细胞,用G418筛选法获得水稻抗性愈伤组织后,在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添加25 μmol/L雌激素进行Cre基因的诱导表达和标记基因的剪切,PCR检测T0植株中标记基因nptⅡ、重组酶基因Cre和目标基因gusA的整合情况。将扩增结果为gusA(+)/nptⅡ(-)/Cre(-)的转基因植株统计为标记基因剪切成功的植株。结果表明,在抗性愈伤组织培养的预分化前、预分化和分化阶段添加雌激素诱导表达重组酶Cre均能成功切除标记基因序列,标记基因剪切成功率为6.82%~46.43%。在预分化前采用液体培养基添加雌激素诱导处理愈伤组织3 d,T0植株中标记基因的剪切效率高达173.33%,主要原因是雌激素处理提高了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直接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雌激素诱导处理,T0植株中标记基因剪切成功率达46.43%,剪切效率(144.44%)也较高。表明雌激素诱导的Cre/loxP系统能在水稻抗性愈伤组织水平上实现对标记基因序列高效快速删除。  相似文献   
104.
水稻基因组DNA简易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用于PCR的水稻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只需将少量(1~50mg)样品、适量提取液(500μL)和一粒钢珠放入2mL离心管,在细胞破碎仪中粉碎2min,经离心后可直接取少量(约5μL)上清液作为PCR的模板DNA,也可进一步根据需要实现高质量DNA的提取。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快速简便等优点,一个人可以在10min内完成96份样品DNA的简易制备,特别适合高通量的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105.
植物激素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与水稻分蘖、株高、光合作用及叶片衰老的关系,阐述了植物激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BADH基因转化水稻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因枪法与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山菠菜的BADH(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基因导入水稻。从获得转基因植株数量、转化率、转化植株PCR阳性率、外源基因拷贝数及其表达活性、T0代植株的结实率对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DH基因的转化效率和PCR阳性率比基因枪法更高,且用农杆菌介导法得到的转基因植株T0的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优于基因枪法。  相似文献   
107.
杂交水稻制种的花遇优度 ,是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新老组合更替速度加快 ,且同一组合在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技术体系下 ,其花期相遇时期也不尽相同 ,给种子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花期调节一般在幼穗分化的早期即前三期 ,花期相差1~5天 ,可通过施肥、灌溉、喷施“九二○”及调节碳氮比等措施调节 ,效果明显。幼穗分化到了中后期 ,有的组合花期仍有偏差 ,常规的调节措施效果就显得不太明显。研究者从田间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的影响中得到启示 ,于2001年夏正季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对农达除草剂调节水稻的生育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108.
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剑叶角度差异显著的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在抽穗期测量其剑叶角度,并利用该群体构建的分子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分析。分别在第1、2、3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QTL(qFLA-1、qFLA-2、qFLA-3和qFLA-12),贡献率分别为10.6%、11.8%、9.8%和8.1%,其中qFLA-1、qFLA-2的加性效应来自京系17,qFLA-3和qFLA-12的加性效应来自窄叶青8号。多个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明显提高剑叶角度。讨论了这些控制剑叶张开性状的QTL在常规稻和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内典型纯林表层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差异,选取林区内山杨、云杉、青扦和白桦四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用铝盒与环刀在28 m×28 m树样方内沿对角线每隔10 m分别取林下土壤样本,采用PacBio平台的16S三代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RNA的V1~V9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除有机质外其他化学性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林分聚类后共得到2 531个OTU;细菌α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低于白桦、青扦、山杨;β多样性分析表明四种林分表层土壤细菌在结构组成上相对稳定且存在差异;四种林分表层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不明酸杆菌(unidentified_Acidobacteria)。通过对本地区典型纯林表层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初步研究,可对青海互助森林土壤的组成以及树种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水稻抗倒力及相关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培加倍单倍体为材料,考查了抗倒力、株围、株高、有效穗数、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等抗倒伏相关性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区间作图分析,除地上部生物量外,其他5个性状均检测到了相关的QTL,其中与抗倒力、株围、有效穗数相关的QTL各1个,分别位于第8、8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8.4%、12.6%和10.6%。与株高相关的QTL 2个,位于第4和第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7%和12.5%。与重心高相关的QTL 3个,位于第4、8和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5%、14.6%和10.0%。相关分析表明,抗倒力与株围、株高、重心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