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21篇 | |
综合类 | 23篇 |
农作物 | 45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根箱法对2种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的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北丰11单位根长及根表面积吸收的氮、磷量及植株体内的氮、磷含量均高于低产品系海9731,北丰11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养分能力.土壤有效氮、磷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根际有效氮含量高于非根际,而有效磷含量则低于非根际,但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基因型间,活化根际养分能力差异较大,北丰11在0-8 mm内的根际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均高于海9731,这种差异的原因与2基因型根际pH值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北丰11根际pH较低. 相似文献
82.
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明确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微生物群落调控生态系统功能的机制至关重要。以往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多数局限于表层土壤,而对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深层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碳固存以及元素化学循环等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本文综述了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剖面微生物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阐述了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模式以及装配过程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加以展望,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的形成机制和保护利用好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84.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85.
86.
缓释、控释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缓释或控释肥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大豆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分配,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间的总干物质的积累,结英期以前所有缓释肥料处理的均高于对照,尤以LP-40和LP-70的处理作用明显,而结荚后只有LP-40,LP-70和LP-SS100A3个处理的干物重高于对照;缓释时间短的肥料对氮素的吸收影响不大,而时间长的则减少前期的吸收,然而,缓释或控释肥料均能一定程度的增加K^ 的含量,但对PO4^3-影响不大。控释肥料LP-SS100A可增产21.9%,而缓释肥料LP-70和LP-180A分别增产13.1%和12.2%。 相似文献
87.
机体对感染的自然抵抗力包括特异的和非特异的保护因素,它是通过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在血液和淋巴中实现机体自然抵抗力的重要体液因素包括备解素、补体、溶菌酶和杀菌活性等。这些因素对免疫感染起着早期屏障作用,给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提供了时间。对血清中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为数不多,而且有些结果是相矛盾的,对淋巴中有关这 相似文献
88.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问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英数、粒数也均显著增加,平均每年提高0.54%和0.98%,但百粒重未表现显著变化;经过50多年的品种改良,大豆株高下降14.0%,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5.8%和35.1%,抗倒伏性状及子粒病虫害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呈显著相关关系.然而,V3(第3个三出复叶期)~R2期(盛花期)生长速率和LAI(叶面积指数)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并未表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且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干物质重、收获指数的提高以及抗倒伏性的改善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