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汾豌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夏用JW-16作母本,JW-1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7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参加了山西省豌豆直接生产试验。2011年8月5日山西省品审办组织杂粮专业组有关委员、专家在浑源良种场和省高寒所2个省试验点进行了田间考察,认为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熟期比对照早,综合农艺性状比较好,是适宜本省豌豆产区种植的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晋审豌(认)2012001。  相似文献   
32.
晋绿豆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夏用绛县绿豆作母本,汾阳当地农家种灰骨碌作父本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性好,早熟,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豇豆精量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豇豆栽培模式进行的精量播种技术研究,这种播种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在生产实践中可节约成本,减少投入,是一种隐性增加农民收入的改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带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快速应用。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是将不同来源的优良基因进行重组获得广泛的遗传变异,并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作为小麦育种的重要工具,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对农作物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施氮量可提高小麦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小麦籽粒氮素累积和利用,进而获得高产。为掌握小麦最佳施氮量及其促高产的生化机理,以晋麦104号为材料,设置0 kg·hm~(-2)、120 kg·hm~(-2)、240 kg·hm~(-2)、360 kg·hm~(-2)四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先升后降,施氮240 kg·hm~(-2)时最高。小麦旗叶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在开花期后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之势;且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先升后降,施氮240 kg·hm~(-2)时,小麦旗叶GS、NR、GPT、GOGAT等关键酶活性最高。小麦旗叶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与籽粒产量均显著相关。240kg·hm~(-2)施氮量通过改善小麦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氮素代谢水平,从而增加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6.
概述了汾豌豆1号的选育过程,阐述了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介绍了其一年2茬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小麦新品种晋麦104号的选育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麦104号(试验名:汾451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7年以汾4412母本、陕旱86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现代选择、鉴定技术,经系谱法历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是集高产稳产、高筋高蛋白、抗旱节水、抗病抗逆性强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麦104号,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1070015。  相似文献   
38.
中国面临着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及资源潜力的有限性等现实状况,到2020年约需要小麦1.4亿~1.5亿t,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8%,小麦生产将面临日益增长的严峻挑战。因此,充分发掘小麦产量的遗传潜力,培育小麦超高产品种成为育种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
概述了汾豌豆1号的选育过程,阐述了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介绍了其一年2茬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冬小麦新品种汾4846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TK95—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在2004-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区域试验中,2a折合平均产量5630.2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4%;在2005-200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中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675.6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2%。苗期和成株期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1%、湿面筋29.60%,沉降值17.50mL,千粒重42g左右,容重795g/L。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我国北部冬麦区中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