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4篇 |
3篇 | |
综合类 | 11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63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
33.
[目的]为提高甘南农牧交错区牦牛生产性能筛选最佳杂交父本。[方法]分别选取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娟姗牛优质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比较妊娠牦牛的流产率、难产率,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的发生率,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结果]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时,母本妊娠期的流产率和难产率显著高于安格斯、娟姗牛(P<0.05),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作为父本杂交,母本的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母本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分别为39.22±1.65%和35.29±1.84%,显著高于其他种公牛冻精杂交后母本的发情率,且只有娟姗牛试验组当年发情率高于第二年发情率。[结论]娟姗牛为父本时,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最低,繁育潜能利用率最高,可作为改良甘南牦牛最佳父本。 相似文献
34.
对欧拉羊与山谷型藏羊杂交试验组和山谷型藏羊本交对照组所产的后代进行了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跟踪测定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欧山杂交F1代公、母羊初生~3月龄,3~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日增重分别比同期对照组后代日增重均快,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月龄的增加,日增重降低。说明欧山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在初生至12月龄增长速度快,而12~18月龄的增长速度减慢,适宜羔羊肉生产。 相似文献
35.
用野血牦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3/4野血牦牛细管冻精和1/2野血公牦牛与甘南母牦牛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授精群公母牦牛犊牛(含3/8野血)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7.08%和15.93%;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含1/4野血)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1.31%、9.40%,差异显著(P<0.05).人工授精群6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30.31%和27.17%,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6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牦牛犊提高14.59%、13.13%,差异显著(P<0.05);而且人工授精群与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人工授精群12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27.56%和23.28%,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12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7.12%、13.88%,差异极显著(P<0.01);而人工授精群与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12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6.
为全面掌握娟姗种公牛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和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将6月龄娟姗种公牛引入牧区后观测生理机能变化情况,待体成熟后与牦牛开展自然交配。对牦牛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方式下的繁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方式下母牦牛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繁殖率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相应指标分别高19.26%、25.71%和23.12%,流产率和初生犊牛死亡率则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牦牛分别低8.54和5.64个百分点。同时对两种杂交技术下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进行犊牛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交配母牦牛所产的后代娟犏雌牛犊比人工授精的母牦牛所产娟犏雌牛犊的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初乳量、初胎年均泌乳量分别高4.92 kg、21.86 kg、0.36 kg、197.89 kg,两组数据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自然交配组的娟犏雌牛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初胎年均泌乳量均极显著的高于人工授精组的相应指标(P<0.01),初胎初乳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7.
38.
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质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发现c.562+32_c.562+33ins CCGCCC的插入/缺失,等位基因M、基因型MM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各类群牦牛PIC0.5属中度或低度多态;intron15-exon17区检测到c.1249-23CT和c.1336CT的突变,其中exon17发现的c.1336CT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p.Arg447Cys转变,等位基因A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和青海牦牛中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野血牦牛基因型AB为优势基因型,各类群牦牛0.25PIC0.5属中度多态;两区域3处突变位点构建出6种单倍型和11种单倍型组合,突变位点间存在连锁关系且接近于连锁平衡。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intron5-exon7区基因型与乳质性状无显著相关;intron15-exon17区基因型BB个体乳品质性状最低,且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中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及无脂固体含量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5),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乳脂率也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5),而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未携带者(P0.05);单倍型组合H1H3个体的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体物质含量和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均较高,且乳脂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5),而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则较低,除乳糖率以外的其他乳品质性状均显著低于其他7种单倍型组合(P0.05)。【结论】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为低度和中度多态,intron6存在c.562+32_c.562+33ins CCGCCC的插入/缺失,intron15和exon17分别检测到c.1249-23CT突变和c.1336CT的非同义突变。intron15-exon17区突变影响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选留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和淘汰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或选留H1H3单倍型组合及淘汰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均可显著改善后代群体的乳品质。 相似文献
39.
引进草地型藏羊欧拉羊杂交改良山谷型藏羊,结果表明:引进的欧拉羊生理指标正常,对在林间草甸类和高山灌丛草场与山谷型藏羊同群放牧较适应;试验组受胎率、繁殖率、繁殖成活率比对照组分别高2.65%、2.69%、3.81%;欧×山杂交F1代初生公、母羊体高、体长、胸围及管围比同期对照组公、母羊分别提高了3.20 cm和4.50 cm、1.97 cm和2.25 cm、4.10 cm和2.20 cm、0.53cm和0.40 cm;体重提高0.62 kg和0.53 k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68个百分点和17.97个百分点。经过t检验,杂交F1代初生公、母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初生公、母羊(P0.01);管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