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为了研究猪水疱病的防控技术,该文对猪水疱病的病原简介、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学和病理学变化、诊断及防控技术进行研究。表明猪水疱病主要感染猪,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在冬、春两季发病率高,猪在感染病原后2~5d就可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仔猪的鼻盘,成年病猪的主趾和附趾的蹄冠部,鼻部、唇部、舌部甚至母猪的乳头部出现水疱。而且病猪表现出非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脊髓炎两种。需要通过柯萨奇B5中和法、细胞毒性试验、动物毒性试验和荧光抗体诊断等实验室方法进行确诊。最终指出本病的防控是通过免疫预防、严格检疫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方法来实现。通过对本病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广大养猪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选择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2组分别饲喂2种不同粗饲料[苜蓿(MF组)、玉米秸秆(CS组)]的饲粮,饲粮的精粗比为45∶55。试验分为2阶段,每阶段20 d,其中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乳脂前体物灌注期3 d。在载体灌注期,MF组与CS组均接受载体灌注,分别命名为MFC_1组和CSC组;在乳脂前体物灌注期,MF组继续接受载体灌注(MFC_2组),CS组灌注乳脂前体物(CSF组)。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乳成分。采集尾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表明:1)在灌注乳脂前体物前,CSC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乳脂效率显著低于MFC_1组(P0.05),CSC组尾动脉血浆中短链脂肪酸浓度及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1组的趋势(0.05≤P0.10)。2)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产乳脂效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SC组(P0.05),CSF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尽管在数值上仍然低于MFC_2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SF组产乳脂效率显著高于MFC_2组(P0.05)。3)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尾动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以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CSC组(P0.05),且乙酸、丁酸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MFC_2组(P0.05),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2组的趋势(0.05≤P0.10)。4)除CSF组丁酸动静脉差有高于CSC组的趋势(0.05≤P0.10)外,CSC组与MFC_1组、CSC组与CSF组、CSF组与MFC_2组乳腺对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摄取率和动静脉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并达到与以苜蓿等为粗饲料相似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产乳脂效率,但对乳腺内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2007年8月30日。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获得通过,重点对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处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增加了疫情预警、疫情认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执业兽医管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将更加有效地应对动物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丰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并进一步挖掘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网络。【方法】试验动物感染ASFV,于第7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运用Illumina高通量组学测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中lncRNA进行测序,原始数据经处理后筛选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初步绘制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的lncRNA-mRNA调控网络,并对lncRNA-ENSSSCG00000041959在内的4个ln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共筛选到7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中上调表达lncRNAs 38个,下调表达lncRNAs 35个。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显著富集在调节免疫系统过程、防御反应、生物刺激、病毒反应和先天性免疫;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大部分靶基因与细胞循环、疾病及免疫应答有关,其中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有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等。进一步挖掘出lncRNA-ENSSSCG00000041959-RIPK1和lncRNA-ENSSSCG00000041959-IRAK1可能是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重要调控网络,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lncRNA-ENSSSCG00000041959-RIPK1和lncRNA-ENSSSCG00000041959-IRAK1可能是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lncRNA-mRNA调控网络,为进一步探索lncRNA调控ASFV感染机体免疫反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IP-10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细胞因子IL-12 p40、IP-10和TNF-α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采集田间筛选的结核病阳性牛、结核病阴性牛以及牛分枝杆菌68002人工感染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牛结核菌素(PPDB)、重组蛋白CFP-10-ESAT-6(CE)、MPT63、PET和PBS分别刺激6 h,提取细胞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12 p40、IP-10、IFN-γ和TNF-α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结核病阳性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和CE刺激后,其IP-10的m 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且与IFN-γ的m RNA转录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建立牛结核病IFN-γ和IP-10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其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71.45%和78.57%。因此,IP-10的m 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的感染相关,有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试验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探讨日粮中添加黑沙蒿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黑沙蒿在绒山羊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各处理组中黑沙蒿占底物配比为0(对照组)、1%(试验1组)、2%(试验2组)、3%(试验3组)和4.5%(试验4组),分别在体外培养3、6、9、12、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黑沙蒿可显著提高3 h和6 h体外培养液的pH值(P=0.035、P=0.005),显著提高所有时间点体外培养液的NH_3-N浓度(P0.05);显著提高6、9、24 h体外培养液中BCP(菌体蛋白)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6、12 h和24 h体外培养液中的原虫数量(P0.05),显著提高所有时间点的产气量(P0.05)。由此可见,添加不同水平的黑沙蒿可抑制原虫的繁殖,促进体外瘤胃发酵。综合各指标可知,在各处理组中,以添加3%黑沙蒿的试验3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
试验采用体外三步法(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研究了6种常用驴粗饲料原料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比较研究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燕麦草、羊草6种粗饲料的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每种粗饲料作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饲料原料在模拟胃内环境消化1 h,模拟小肠内环境消化24 h,在体外盲肠环境连续培养48 h。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在驴胃-小肠体外干物质(DM)、有机质(OM)、粗蛋白(CP)营养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燕麦草、谷草和羊草(P<0.05)。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在驴胃-小肠-盲肠体外DM、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HCL)降解率与消化能(DE)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粗饲料(P<0.05),苜蓿在驴胃-小肠-盲肠体外CP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全株玉米青贮与燕麦草次之。研究表明,6种粗饲料中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较高,表明其营养价值高于谷草、玉米秸秆、燕麦草和羊草。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非抗原蛋白对口蹄疫病毒A型(FMDV-A) 146S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和猪为试验动物,分别制备5组小鼠注射用样品:A组(3μg 146S抗原)、B组(3μg 146S抗原+25μg非抗原蛋白)、C组(3μg 146S抗原+50μg非抗原蛋白)、D组(3μg 146S抗原+100μg非抗原蛋白)及E组(空白对照,PBS);同时制备4组猪注射用样品:A组(18μg 146S抗原)、B组(18μg 146S抗原+400μg非抗原蛋白)、C(18μg 146S抗原+4 000μg非抗原蛋白)及D组(空白对照,PBS)。免疫接种试验动物后,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比较不同疫苗样品组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同时通过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评价各试验组动物(小鼠和猪)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小鼠试验结果显示,在免疫后3个检测时间点内,4个试验组中C组的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4.13、5.83和5.50,而D组的抗体水平最低,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3.46、5.16和4.46;C组细胞增殖能力及Th-1型细胞因子IL-6、IFN-β和TNF-αmRNA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猪试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间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和B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综合上述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少量非抗原蛋白对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没有影响,而高浓度的非抗原蛋白则抑制FMDV-A 146S抗原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9.
文章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绒山羊常用粗饲料的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体外三步法比较了6种粗饲料(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玉米青贮、燕麦草、羊草)的体外瘤胃发酵参数,每种饲料作为一个处理,以玉米秸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瘤胃pH以苜蓿最高,玉米青贮最低(P<0.05);BCP浓度苜蓿显著高于谷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其中以玉米秸秆最低(P<0.05),体外瘤胃NH3-N浓度以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谷草也较低(P<0.05)。原虫数量以玉米青贮最高,苜蓿最低(P<0.05)。不同的粗饲料体外瘤胃培养液TVFA浓度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较高,玉米秸秆较低(P<0.05);产气量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草较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不同粗饲料多项组合效应值中,玉米青贮和苜蓿的MFAEI值较大,谷草次之,玉米秸秆最低(P<0.05)。说明绒山羊对玉米青贮和苜蓿具有较好的体外瘤胃发酵效果,玉米秸秆和谷草较差。  相似文献   
30.
非洲猪瘟(ASF)自2018年8月在我国暴发,对养猪业构成巨大威胁.该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养猪高热、急性和高死亡率的出血症和淋巴组织坏死症;认识和了解病原ASF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理解致病机制的基础和疫病防控的前提.本文对ASFV与宿主细胞受体和内体系统的互作、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系统的互作、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系统的互作、天然免疫干扰素应答系统的互作、抗原递呈细胞的互作五个方面现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ASFV的免疫保护和免疫逃逸作用,思考ASFV与宿主互作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为研制保护性疫苗和深入认识ASF致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