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究过氧化物还原酶Ⅱ(PeroxiredoxinⅡ,PrxⅡ)在热损伤诱导皮肤角质细胞HaCaT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Prx Ⅱ基因敲降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照相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活性氧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对比分析基因敲降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显示,热损伤处理的PrxⅡ基因敲降细胞的凋亡率及活性氧水平均明显高于热损伤处理的正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证明PrxⅡ可利用清除活性氧的功能来调节Bcl-2的表达、caspase-3的活化从而有效缓解热损伤HaCa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获得具有天然构象且抗原性良好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强毒株的H蛋白。以分离的CDV强毒株BJ16B2为模板,RT-PCR特异扩增H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FastBacTMHTA上,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比对分析H基因同源性,并将重组质粒pFastBacTMHTA-H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TM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构建穿梭质粒rBacmid-H,将重组穿梭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拯救重组杆状病毒。利用IFA和Western blotting对获得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FastBacTMHTA-H酶切测序鉴定正确,该H基因属于Asia-1强毒株,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8%~99.3%和89.6%~99.5%。在杆状病毒中所表达的H蛋白能与CDV阳性血清及His-ta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IFA鉴定能够产生特异性绿色荧光,且在68ku左右出现蛋白条带,表明H蛋白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天然构象及良好抗原性的CDV重组H蛋白,为后续蛋白结构和抗原特性差异分析、单抗制备、CDV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构建犬α6干扰素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并对其进行优化和筛选,以期获得高活性的重组犬α6干扰素(CaIFN-α6)。根据CaIFN-α6基因序列,按毕赤酵母菌密码子偏好性对CaIFN-α6全基因序列进行优化与合成,用Xho Ⅰ和Not Ⅰ双酶切将其连接至载体pPICZαA中,构建pPICZαA-CaIFN-α6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pPICZαA-CaIFN-α6并线性化,电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X33中制备重组菌。采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收集上清,超滤浓缩,最终获得纯化的重组CaIFN-α6。利用BCA法测得纯化后的CaIFN-α6蛋白浓度为1.5 mg/mL,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CaIFN-α6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SDS-PAGE显示其纯度约在95%以上,MDCK/VSV法检测其效价为2.37×107 IU/mL,比活性为1.58×107 IU/mg。结果表明犬α6干扰素在毕赤酵母pPICZαA表达载体系统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为后期的犬病毒病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呼伦贝尔羔羊(HL)及呼杜杂交一代羔羊(HZ)的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月龄断奶HL和HZ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和HZ。育肥期均为60 d,分为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两个阶段。试验结束时,放牧补饲组和自然放牧组中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5只羔羊(禁食24 h、禁水2 h)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显著影响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HZ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高于HL羔羊(P=0.02、P=0.063),大网膜脂、肾周脂肪、尾脂、肠系膜脂与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低于HL羔羊(P0.05,0.05P0.10)。与NG相比,GS显著增加了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肠系膜脂及背脂的胆固醇含量(P0.05)。不同部位的肌肉与脂肪组织其胆固醇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呼伦贝尔羔羊与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肌肉与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存在组织部位的差异。呼杜杂交一代羔羊的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高于呼伦贝尔羔羊,但大网膜脂、肾周脂肪、尾脂、肠系膜脂与背脂的胆固醇含量显著或趋于显著地低于呼伦贝尔羔羊。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获得具有天然构象且抗原性良好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强毒株的H蛋白。以分离的CDV强毒株BJ16B2为模板,RT-PCR特异扩增H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FastBacTM HTA上,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比对分析H基因同源性,并将重组质粒pFastBacTMHTA-H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TM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构建穿梭质粒rBacmid-H,将重组穿梭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拯救重组杆状病毒。利用IFA和Western blotting对获得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FastBacTMHTA-H酶切测序鉴定正确,该H基因属于Asia-1强毒株,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8%~99.3%和89.6%~99.5%。在杆状病毒中所表达的H蛋白能与CDV阳性血清及His-ta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IFA鉴定能够产生特异性绿色荧光,且在68 ku左右出现蛋白条带,表明H蛋白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获得了具有天然构象及良好抗原性的CDV重组H蛋白,为后续蛋白结构和抗原特性差异分析、单抗制备、CDV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监测内蒙古不同区域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不同区域地膜合理使用和残膜有效回收提供参考.2021年春季对内蒙古10个旗县的30个监测点开展典型地块采样调查,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周围随机选取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农田地膜应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问卷300份.监测点中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开鲁县地膜残留量分别达到311...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牛分枝杆菌Mb1230蛋白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利用PCR方法扩增出Mb123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2b-Mb1230,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通过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试验)、IFN-γ释放试验(IGRA试验)和间接ELISA对重组蛋白的活性进行评价。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大小与理论值相符,且能与鼠抗His的抗体反应有特异性条带;在TST试验、IGRA试验和间接ELISA中也表现出抗原活性。结果表明,重组Mb1230蛋白具有良好的B细胞活性和T细胞活性,在牛结核病诊断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蒙古冰草、扁穗冰草和滨麦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o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和滨麦(Leymus mollis)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 000(PEG 6 000)模拟土壤水分胁迫,对它们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指标进行对比,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排序为滨麦>蒙古冰草>扁穗冰草.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的修复与安全利用,在河套灌区轻中度Cd污染农田开展了为期两年不同钝化剂处理的大田试验,7种钝化剂分别为生物炭(BC)、海泡石(SEP)、膨润土(BE)、坡缕石(PA)、腐植酸(HA)、硅酸钠(SS)、硫酸锰(MN),以不施用钝化剂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生物量、各器官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比较了不同钝化剂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2020-2021年,SEP和SS处理较CK增产显著,增幅为11.09%~81.49%,各器官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籽粒及根增加显著;SS处理显著降低叶部Cd含量,降幅为26.75%,SEP处理显著降低籽粒Cd含量,降幅达47.62%。钝化剂处理下,各部位Cd富集系数均<1,根部到叶部Cd最高。小麦籽粒Cd含量与茎中Cd富集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茎向叶部、根向穗部的Cd转运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2年茎的Cd富集系数对籽粒Cd富集系数均有显著正效应,穗到籽粒、茎到叶的Cd转运系数对籽粒Cd富集系数影响最大。海泡石和硅酸钠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降低了植株Cd含量,抑制了Cd在植株体内的转运富集;内蒙古河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