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主要进行了紫心甘薯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紫心甘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紫心甘薯品种进行紫心甘薯不同栽插时间和垄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适栽期内尽早栽插,垄距为75 cm、单垄单行条件下种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2.
北京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北京市2个项目区县3年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培肥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3年土壤有机质增加1.69 g/kg,提高12.85%;容重降低0.12 g/cm3,降低7.79%,且容重降低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88;土壤氮磷钾养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氮提高15.85%、全磷和有效磷提高8.58%、21.82%、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分别提高16.2%、17.5%、10.33%。玉米秸秆还田可提供有机质749.49 kg/亩、全氮7.70 kg/亩、全磷0.99 kg/亩、全钾15.82 kg/亩,相当于减施尿素16.74 kg/亩、普钙5.50 kg/亩、硫酸钾31.63 kg/亩;土壤固碳146.9 kg/亩,相当减排二氧化碳538.8 kg/亩;固氮7.35 kg/亩,相当减施纯氮0.37 kg/亩;下茬作物冬小麦平均增产23.5 kg/亩,增产率6.36%。  相似文献   
23.
羽衣甘蓝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5℃或-8℃达到最大值,并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是导致羽衣甘蓝抗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建立羽衣甘蓝抗寒性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析抗冻机理,培育抗寒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二点委夜蛾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4龄以上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均可做茧休眠越冬,翌年大部分幼虫直接在茧中化蛹,部分幼虫爬出茧外继续取食后化蛹。越冬代老熟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头壳宽度变化较大,且三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越冬代蛹个体间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雌蛾的体长比雄蛾略小,雌虫产卵期可持续5~11 d,卵量平均为277粒/雌,单粒散产,雌、雄蛾平均寿命较主害代长,分别为11.00 d和18.67 d。死亡虫体寄生物分离鉴定发现,5.22%被寄生蜂寄生,发现3种寄生蜂,1种重寄生蜂;从60.29%的死亡虫体中分离出4种真菌,分别为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和青霉;从21.74%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细菌,除黏质沙雷氏菌外,还有一种球菌和一种杆菌。  相似文献   
25.
1990年以来山东耕地变化及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  郭宁  宋芙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76-2778
根据山东省1990-2006年的统计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7年来山东省耕地变化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GDP、人均GDP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0-2006年,山东省耕地面积经历了低速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17年来持续减少;山东省耕地面积与人口、人均GD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运用线性回归拟合性较好;山东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单位经济总量占用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6.
郭宁  石洁 《玉米科学》2012,20(6):132-136
对我国北部及中东部9省(直辖市)的57市(县)采集玉米根际土壤样品,从92份土样中共分离到17属植物寄生线虫,即垫刃属(Ty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杆垫刃属(Rhabdotylenchus)、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叉针属(Boleodorus)、巴兹尔属(Basiria)、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属(Pratylenchus)、小环属(Criconemella)、茎属(Ditylenchus)、纽带属(Hoplolaimus)、盾属(Scutellonema)、盘旋属(Ro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其中,矮化属线虫分布较广,占样本总数的58.70%;螺旋属线虫的相对丰度最大,占线虫总数的47.53%,这两属线虫为玉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属。对不同地区线虫种群进行分析得出,螺旋属线虫为山东、安徽、江苏及河南省的优势属,矮化属线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和河北省(市)的优势属,垫刃属线虫是吉林省的优势属,短体属线虫为辽宁和河南两省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27.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带菌量,为玉米安全生产、储藏加工以及检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玉米乳熟期及完熟期,采集黄淮海夏玉米区4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90个市/县的玉米果穗,每个市/县采集表面未发生病症且果穗饱满的玉米穗4个,共采集720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籽粒外部及内部带菌量及带菌种类的检测,外部检测采用洗涤检测法,通过统计菌落总数与稀释倍数,计算籽粒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及分离到的各菌属的分离比例;内部检测采用PDA平板法,对籽粒外部检测过的10个籽粒消毒后置于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每个籽粒带菌情况,计算籽粒带菌率及各菌属的分离频率。并且对籽粒内部分离频率较大的菌群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供试样本带菌量较大,乳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0—1 886个/粒,均值为439个/粒,籽粒带菌率在0—65.0%,均值为23.6%;完熟期籽粒孢子负荷量在18—2 658个/粒,均值为942个/粒,籽粒带菌率在10.0%—100.0%,均值为59.6%。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但部分地区乳熟期带菌量仍较大。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带菌量存在差异,河南省的玉米籽粒带菌量较大,安徽省带菌量最少,河北省与山东省居中且差异不明显。玉米籽粒内部以及外部均携带的真菌类群有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根霉菌(Rhizopus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毛霉菌(Mucor spp.)。乳熟期籽粒外部和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59.1%和36.1%,说明玉米在乳熟期时即有大量镰孢菌侵入;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8.9%与0.7%,籽粒内部的分离频率分别为6.0%与1.9%,说明乳熟期青霉菌与曲霉菌也已经开始侵染玉米果穗。完熟期籽粒外部与内部镰孢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71.9%和58.5%,籽粒外部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17.0%和0.9%,籽粒内部分离频率分别为9.3%和2.6%,说明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为本研究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籽粒携带的主要真菌。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显示,镰孢菌属中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29.7%,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的分离频率为25.9%,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为1.3%,表明轮枝镰孢为优势菌;青霉菌主要分离到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和草酸青霉(P.oxalicum),分离频率分别为5.0%和3.6%;曲霉菌主要为黄曲霉(A.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分离频率分别为1.4%和1.2%。【结论】表面无症状的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及完熟期均携带大量病原菌,且完熟期带菌量大于乳熟期;镰孢菌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分离频率最大,轮枝镰孢为当地玉米籽粒携带的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28.
为了筛选适宜京郊果园种植的绿肥品种,进行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13个品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试验。通过观测出苗情况、抗杂草能力、生育时期、田间长势、生物量、植株养分等指标,认为禾本科多年生黑麦草、豆科白三叶草、毛叶苕子这3个品种最适合秋季种植,其具有耐寒、耐旱、耐阴、耐践踏、须根系、抗杂草、多年生、景观好等诸多优点,可作为京郊果园首选绿肥品种。菊苣、箭舌豌豆、墨西哥玉米可作为春播绿肥品种,它们抗杂草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可及时翻压肥田。  相似文献   
29.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4大基础学科之一,已成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领域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提高该学科理论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该文从发散思维的教学角度着重探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与改革。依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速度,建设过硬的教学团队,优化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技术调整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力求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精品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茄子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0 g茄子中含维生素P750 mg,其主要成分是芸香苷及儿茶素、橙皮苷等,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老年斑等有一定功效。近年来,京郊虽然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设施茄子的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茄子仍以露地栽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