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以3.5a生西南桦×光皮桦杂种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形、干形、分枝等7个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揭示杂种无性系在生长与形质性状上的变异规律,初步筛选优良杂种无性系。结果表明,28个杂种无性系间各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0.61%~45.47%和14.26%~29.58%;7个性状的重复力为0.687~0.887,说明这些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4个生长性状间以及冠形、干形、分枝度3个形质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形质性状与生长性状间多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干形与4个生长性状大多不相关。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A09302、A05201、A07107、A05203、A07119、A07109和A11201共7个优良无性系,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增益均在1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西桦组杂种无性系选育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2.
含醇溶蛋白小麦回生抗性直支链淀粉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含醇溶蛋白小麦回生抗性直支链淀粉性质,该文采用醇溶法从小麦粉中提取醇溶蛋白,采用回生-酶解法分离得到小麦直、支链淀粉。通过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扫描等方法分析研究醇溶蛋白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化及回生过程中醇溶蛋白与淀粉相互作用,导致淀粉回生率增加。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直链淀粉与醇溶蛋白在高压糊化后干燥或回生的条件下,醇溶蛋白的酰胺Ⅱ键伸缩振动从1 546 cm~(-1)降低至1 539 cm~(-1),即直链淀粉与醇溶蛋白通过氢键结合。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在2θ衍射角为17°,19°,22°等的衍射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添加醇溶蛋白后,直、支链淀粉的晶型未发生明显改变。DSC结果显示直链淀粉与醇溶蛋白之间的氢键是在共同回生过程中产生的,样品中多晶结构和双螺旋结构共存。研究结果表明,淀粉中空间位阻小的6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醇溶蛋白中的脯氨酸和谷氨酰胺通过氢键结合,这种类型的氢键阻碍了α淀粉酶对淀粉的解离,即醇溶蛋白通过与淀粉形成新型氢键而促进了淀粉的回生。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提高小麦淀粉的回生率的新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醇溶蛋白促进淀粉回生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3.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微生物在土壤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农田土壤氮循环过程中不同功能微生物群落基因丰度对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施肥模式调控下氮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为改善农业生产中氮素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始于2011年,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南渡镇,供试土壤为白土型水稻土,种植制度为稻麦轮作。试验包括单施化肥 (NPK)、化肥+畜禽有机肥 (NPKM)、化肥+秸秆还田 (NPKS) 以及相邻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点不施肥对照 (CK),共 4个处理。于2014年水稻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土壤硝化 (amoA)、反硝化 (narG、nirS、nirK、norB、nosZ)、固氮 (nifH)、硝酸盐异化还原 (napA) 等氮循环过程的相关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变化。以氨氧化微生物为模式微生物,测定添加与不添加1-辛炔情况下的土壤硝化潜势,分析氨氧化古菌 (AOA) 与氨氧化细菌 (AOB) 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硝化功能的内在联系。   【结果】   与CK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OB-amoA、narG、nosZ和nifH基因的丰度。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AOB-amoA、narG、nosZ、nifH以及nirK基因的丰度。与CK相比,除AOA-amoA、nirS、napA基因以外,NPK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所有氮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AOB-amoA基因丰度的变化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整体变异影响最大。AOB主导了施肥土壤的硝化过程 (81.90%~84.42%)。土壤总硝化潜势与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相关,但与AOA-amoA基因丰度相关性不显著。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主要受到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和NO3–含量的影响。   【结论】   畜禽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能够进一步刺激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增长,促进土壤氮循环。土壤pH、SOC和NO3–含量是影响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关键因素。施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AOB-amoA功能基因的丰度,进而提高土壤硝化潜势,因此在控制土壤硝化作用时应重点关注AOB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84.
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与萌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 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 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甘氨酸(Gly)对脂多糖(LPS)应激断奶仔猪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选用24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LPS组(基础日粮+LPS)、1.0%Gly组(基础日粮+1.0%Gly+LPS)、2.0%Gly组(基础日粮+2.0%Gly+LPS)。预饲期7 d,正试期28 d,在试验第28天,LPS组、1.0%Gly组和2.0%Gly组仔猪腹腔注射LPS(100μg/kg BW),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4 h后,仔猪屠宰,取脾脏、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及空肠、回肠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升高了回肠丙二醛(MDA)水平(P<0.05),降低空肠、回肠谷胱甘肽(GSH)水平(P<0.05);与LPS组相比,日粮中添加Gly降低回肠MDA水平、升高GSH水平(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增加肝脏移位细菌数(P<0.05);与LPS组相比,日粮中添加Gly降低肝脏移位细菌数(P<0.05)。(4)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