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高粱的商品价格的一路上扬,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也促使一部分种子企业选择到海南去制种,以满足市场对种子的需求.2005年冬,几家公司到三亚市崖城和乐东县黄流、冲坡等地进行高粱制种.从产量上看,好的每667m2在150kg左右,差的每667m2在5~25kg不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追求利润及对环境的不了解有关.所以,了解海南的地理条件及其他情况成为高粱南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粱杂交种南繁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高梁的商品价格的一路上扬,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也促使一部分种子企业选择到海南去制种,以满足市场对种子的需求。2005年冬,几家公司到三亚市崖城和乐东县黄流、冲坡等地进行高梁制种。从产量上看,好的每667m^2在150kg左右,差的每667m^2在5~25kg不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与追求利润及对环境的不了解有关。所以,了解海南的地理条件及其他情况成为高粱南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的成因和数值预报检验.[方法]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背景、稳定度及触发机制等方面对2015年8月7日连云港市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结果]此次强对流暴雨发生在副高西伸北抬、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下,暴雨发生前大气层结不稳定、边界层辐合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因素;多普勒雷达观测表明,回波强度在50 dBz左右,与边界层辐合线位置对应较好;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数值预报对不稳定性降水预报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分量为"抽穗开花期因子"、"灌浆成熟期因子...  相似文献   
16.
17.
郝玲  杨豪中  杨建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49-3450,3473
调查了西安地区常绿地被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其生境,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常绿地被植物树种的应用种类为20科42种;品种不够丰富,种类单一;以矮灌类为主,草本类和藤蔓类常绿地被植物应用较少;分布不均匀;应用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西安地区常绿地被植物开发和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郝玲  赵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2-8664,8713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根据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这一特性及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线性及单调曲线相关和最优化因子相关2种技术对环流和海温因子进行普查和对比分析。挑选一批与江苏省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结构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极显著的大气环流特征量及海温因子;然后依次采用滑动相关检验法对普查得到的因子进行稳定性检验,采用主成分识别法对普查得到的因子进行独立性检验,确定与水稻产量结构因素相关显著、稳定并且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特征量及海温因子作为预报因子;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江苏省水稻产量结构因素动态预报的环流及海温模型,模型拟合效果好,可以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连云港灌南葡萄种植区年限2008—2017年17个观测站站点共20年逐旬、逐月、逐年温度、降水、日照资料;1:25万的连云港市基础地理背景数据,运用GIS将1:25万等高线数据转成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数字地形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通过结合葡萄主要生育期的气候条件,生育期主要发生的气象灾害,采取的防御措施,得出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选取4月葡萄萌芽期气温、5月葡萄果树开花期降水量Rm、8月葡萄果实成熟期雨量值Rm作为灌南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指标。经专家打分,权重系数分别为0.4、0.4、0.2。把这些指标分别分3个等级,分别是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确定葡萄商业性栽培的气候生态条件。区划结果表明,灌南县葡萄最适宜栽培气候区,包括中北部地区,主要有张店、北陈集、三口。次适宜区有孟兴庄、汤沟、李集。不适宜种植区新集部分、新安、花园、百禄等南部和东部地区。此研究方法可为连云港各类经济作物安全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