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不同蚕豆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国内主栽秋蚕豆和国外主产区蚕豆品种各6份进行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的9个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中,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9.66%,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58%;在相关性方面,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总粒数与总荚数、分枝数,总荚数与分枝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支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均欧式距离D2为5时可将12份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5个品种,第Ⅱ类群2个品种,第Ⅲ类5个品种。地理距离近的品种并没有聚在一起,说明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也说明12份来自国内外蚕豆品种具有明显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4.
在闽北地区西瓜种植面积大,仅2005年就达8520hm^2(由南平市统计局提供),近几年西瓜种植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蚂蚁为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蚂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茄果类、豆类和瓜类受害较重;主要啃食植株根茎表皮,形成环剥状,破坏输导组织,被啃植株轻则萎蔫,重则死亡;也咬食瓜类,如甜瓜、西瓜等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5.
冬种菜用蚕豆的效益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是粮、菜、肥、饲兼用的重要冬季养地作物.蚕豆种子是所有作物中种子最大的,其种子百粒重20~300 g,不同品种相差很大.南方冬蚕豆一般籽粒较小,北方春蚕豆籽粒较大.根据国颁标准,南方冬播蚕豆百粒重达100 g以上即为大粒种,而春蚕豆大粒种标准为120 g.蚕豆青籽粒作为一种新兴蔬菜,正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公害的特点而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 1 茬口安排 蚕豆性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暑热.苗期能耐-4℃的低温,生长期间最适温度15~22℃,超过30℃对开花结实不利.在我省多作为冬作物栽培,闽西北9月中旬~11月中下旬、闽东南10月中旬~12月上旬为适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耕作制度和不同的作物茬口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106.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嘉宝果果皮70%乙醇提取物分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等3个不同极性部位,以清除DPPH·、ABTS~+、·OH、 O~-_2·等4种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福林酚法测定各极性部位总多酚含量,分析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ABTS~+、·OH及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清除能力最弱,乙酸乙酯部位(EC_(50)=0.944 mg/mL)和正丁醇部位(EC_(50)=1.121 mg/mL)对·OH的清除能力高于维生素C(EC_(50)=2.559 mg/mL)。乙酸乙酯部位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1.287±0.421) mg/g,其次为正丁醇部位,为(36.211±0.240) mg/g,水部位最低,为(5.895±0.092) mg/g。总多酚含量与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O~-_2·的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抗氧化检测方法的试验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嘉宝果果皮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与正丁醇部位总多酚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是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极性部位;4种抗氧化检测方法均可用于嘉宝果果皮抗氧化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8.
品种推广是农业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硬的品种、有效的宣传及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加速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9.
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容器对香茅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分装于2种不同精油瓶中贮存,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贮存时间的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内塞瓶香茅精油的挥发性成分数量逐渐增多,精油中的主要组分(萜类、单萜醛、(E)-柠檬醛和(Z)-柠檬醛)含量随贮存时间渐进性下降,非萜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与提取当年相比,滴管瓶香茅精油贮存6 a后,挥发性成分数量增多,萜类、单萜醛、(E)-柠檬醛和(Z)-柠檬醛含量减少,酯类含量增加。内塞瓶不同贮存时间的精油样品相似率为0.989~0.996,内塞瓶与滴管瓶之间的相似率为0.697~0.723。研究表明,贮存时间和容器对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较大,内塞瓶更有助于保持精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