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玉米芽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和丹598为试材,建立了芽尖再生体系,对芽尖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添加水解酪蛋白(CH)和光照条件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郑58和丹598在添加不同激素浓度时丛生芽诱导率达到最高;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 mg/L6-BA和1.0 mg/LIBA时外植体分化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62.
采用讷16、克新16、克新13和西北果4个马铃薯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前花蕾经2~8d、4℃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以2~4d处理的效果最好,接种后经24~48h、32℃热激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还对低温预处理和热激处理相配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配合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处理,单独热激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低温预处理。  相似文献   
63.
以马铃薯四倍体栽培品种讷16、波C、克新13号和扎列娃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药培养的效率及再生植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花蕾外部形态与小孢子的发育阶段呈对应关系,可据此确定取材时期;讷16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27.60 %和6.04 %;双单倍体植株的生长势、叶色、薯形等性状与亲本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4.
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t是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包含编码杀虫晶体蛋白(ICPs)的Cry类和Cyt类基因,以及编码营养期杀虫蛋白(Vip)的vip类基因.迄今已有40余种转Bt基因玉米事件被26个国家批准进入商业化种植或饲料食品加工.目前,Bt基因研发仍在进行,并逐步向分离克隆和改造新基因以及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向发展.转Bt基因育种工程逐渐扩大靶标昆虫抗性范围,并向复合性状抗虫玉米发展.转化技术亦向高效化和安全化发展.综述了Bt基因作用机理、转Bt基因玉米研发及应用,拟为我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加拿大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将20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80个测交组合,2006、2007年进行田间鉴定试验,研究引进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EP1、EP9、EP14、EP15、EP16和EP17群体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EP1、EP8和EP19群体属于塘四平头群,EP12、EP14、EP15和EP22属于Reid群,EP17、EP20、EP21和EP23属于Lancaster群,EP3、EP6、EP7、EP9、EP10、EP11、EP13、EP16和EP18属于旅大红骨群;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旅大红骨类群的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66.
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和克新18号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Bt菌株Bt185的P2300-pa-8e抗虫基因转入马铃薯,并对其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获得抗性植株早大白19株、克新18号21株|经PCR检测,5株早大白、9株克新18号呈阳性|经Southern-blot杂交分析,4株早大白、6株克新18号呈阳性,证明P2300-pa-8e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在网室内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试验,转基因材料对鞘翅目害虫暗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67.
甘露醇预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西北果和鲁引1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甘露醇预处理不同时间对马铃薯花药褐化率及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前花药用40 g.L-1的甘露醇溶液预处理,褐化率明显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褐化率变化不大,愈伤诱导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的材料达到诱导率最高值和褐化率最低值的预处理天数为2 d。  相似文献   
68.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学  周璇  曾兴  张林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2015,23(1):115-121
以9份不同耐盐级别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在芽期和苗期分别采用4种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5种评价方法进行玉米耐盐性鉴定,依据各种方法的鉴定结果与试材实际耐盐级别的符合程度,筛选出最佳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芽期相对盐害率和盐害指数鉴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已知自交系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45;苗期盆栽鉴定法的两种评价方法鉴定结果与供试材料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5,苗期水培鉴定法的相关系数为0.67。采用苗情、株高变化率和干重变化率为指标的苗期盆栽耐盐性鉴定方法最适宜大量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筛选。  相似文献   
69.
基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吉846(高抗)/掖3189(感病)含273个家系的F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连锁图谱,进一步筛选多态性的SSR标记加密图谱,结合3年抗病鉴定结果对玉米抗丝黑穗病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将亲本间存在差异的66个新SSR标记加密到遗传图谱中,构建含160个SSR标记和49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3302.8 cM,平均图距15.8 cM。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3个抗丝黑穗病相关QTL,分别位于染色体bin2.09、bin3.04和bin9.04区域。利用混合线性模型法检测到7个未报道的抗病相关QTL,分别位于染色体bin2.05、bin6.02、bin8.05、bin9.01、bin10.03和bin10.07区域。  相似文献   
70.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是该省早熟玉米的重要产区,为确保玉米播种质量需要了解该区4—5月地温的变化进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研究选取拜泉县、富锦市、讷河市和绥棱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以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4—5月)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时间推进而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0日地温波动幅度最大,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7℃、8℃、9℃、10℃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3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20日,适宜播期为4月27日至5月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