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为揭示长期种植毛竹林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群落演变特征,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研究了AM真菌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毛竹林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及AM真菌生物量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易提取态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EE-GRSP)含量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显著正相关(p0.05),而AM真菌菌丝生物量(16:1ω5 PLFA)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期种植毛竹林显著降低了土壤2~0.25 mm大团聚体比例(p0.05),且与AM真菌菌丝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测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AM真菌以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种群,其次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长期种植毛竹后土壤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无梗囊霉属显著降低(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显示,对照马尾松林与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AM真菌群落显著区分(p=0.001),土壤含水量(p=0.005)、碱解氮(p=0.001)、有效磷(p=0.014)对AM真菌群落结构变异具有重要贡献。长期种植毛竹显著降低了AM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以及2~0.25 mm大团聚体比例,并改变了AM真菌群落结构,不利于土壤碳固存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23.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表4参26 相似文献
24.
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数千年)陆地碳组分,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对全球陆地土壤碳库贡献比植硅体碳储量要大得多。综述了土壤植硅体碳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研究植硅体碳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植硅体碳稳定性的因素:不同植被类型产生的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长环境下同一植被类型的植硅体碳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古土壤中的植硅体碳稳定性大于幼年中的土壤;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组合能够响应土壤盐碱浓度及pH值的变化;湿度和降水等影响植硅体的数量、大小、形态组合以及碳、氧同位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硅体的类型、大小比率等产生影响;植硅体的硅铝比值越低,稳定性越高。表1参90 相似文献
25.
26.
长期种植毛竹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长期种植毛竹林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群落演变特征,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和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研究了AM真菌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毛竹林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含量及AM真菌生物量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易提取态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显著正相关(p<0.05),而AM真菌菌丝生物量(16:1ω5 PLFA)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期种植毛竹林显著降低了土壤2~0.25 mm大团聚体比例(p<0.05),且与AM真菌菌丝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测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AM真菌以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种群,其次是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长期种植毛竹后土壤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无梗囊霉属显著降低(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分析显示,对照马尾松林与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AM真菌群落显著区分(p=0.001),土壤含水量(p=0.005)、有效磷(p=0.014)、碱解氮(p=0.001)对AM真菌群落结构变异具有重要贡献。长期种植毛竹显著降低了AM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以及2~0.25 mm大团聚体比例,并改变了AM真菌群落结构,不利于土壤碳固存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27.
选择浙西地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等3类石灰岩土壤,通过物理和化学性状的鉴定,研究了它们的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并与当地质地同为黏土的典型红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石灰岩发育的这些土壤因同时含有较高的黏粒(350~450 g kg~(-1))、游离氧化铁(27.46~51.26 g kg~(-1))、交换性钙(8.55~25.77 cmol(+)kg~(-1)),其水稳定性团聚体(特别是大粒径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明显高于红壤。由黑色石灰土至棕色石灰土到红色石灰土,随着土壤脱钙与风化程度的增强,矿物类型由伊利石、蛭石、蒙脱石的组合向高岭石、伊利石、蛭石的组合转变,碳酸钙、交换性钙、p H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趋向下降。同时,石灰岩发育土壤因风化较弱,p H较高,并含有高量的交换性钙和阳离子交换量,有利于有机胶体与无机胶体发生作用,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高。水提取态有机碳占全有机碳的比例及易氧化态有机碳占全有机碳的比例均是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红壤,而稳定性有机碳的比例及H/F比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红壤。模拟试验表明,由自然风化和施肥等引起的土壤酸化可引起石灰岩发育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的下降,但酸化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研究证实,石灰岩土壤因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交换性钙,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但土壤酸化可明显降低石灰岩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2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种植模式对新垦山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Zea mays L.)、番薯(Ipomoea batatas Lam.)、大豆(Glycine max Merr.)为供试植物,以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 90034)为供试AMF,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2类处理,在每类处理下设置玉米单作、玉米-番薯间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间作可较玉米单作显著(P<0.05)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否接种AMF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接种AMF后,玉米单作的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间作。与不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P<0.05)提高了玉米单作处理土壤>2 mm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蛋白酶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玉米-番薯间作接种AMF后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脲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而玉米-大豆间作接种AMF后显著(P<0.05)降低了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不同集约经营历史板栗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在浙江省安吉县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分别为5、10和20 a的板栗林土壤样品,并与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集约经营5、10和20 a的板栗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15.89%、49.16%和55.31%,并均具有显著差异.与灌木林相比,集约经营5、10和20 a的板栗林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4.79%、32.18%和49.31%.板栗林集约经营初期(5 a),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与灌木林无显著差异,到集约经营10 a后,比率显著下降.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灌木林和集约经营板栗林间无显著差异,随着集约经营历史延长,比率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0.
临安市农地土壤氮磷钾现状与历史演变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与施肥对临安市农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农地土壤肥力的演变趋势,于2008—2010年间对全市农地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全面的采样分析。调查表明:由于利用方式和施肥水平的差异,临安市农地土壤氮、磷、钾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上,全氮的变化比有效磷和钾小;3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最为丰富,而速效钾缺乏最为明显。雷竹林地土壤中有效磷和有效钾有明显的积累,部分磷积累过度的农地已开始对环境产生影响;但粮地、茶叶和山核桃林地土壤的缺磷、缺钾较为明显。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效磷呈现增加趋势,而速效钾有下降的迹象。研究认为,在临安市农地培肥中应适当增加粮地、茶叶和山核桃林地肥料的投入;控制雷竹林地肥料的用量;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