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41.
火龙果树体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火龙果的科学施肥及水肥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整株枝解法分析了5年生紫红龙和晶红龙火龙果的根系、枝条、花、果中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树体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分布差异明显。在盛花盛果期,根系中的K、Mg元素都在不断积累,到果实采收末期,根系中的大部分Fe元素已被消耗掉或转移到树体其他部位,其含量仅为现蕾前的2.5%(紫红龙)和1.8%(晶红龙)。另外,火龙果基部枝条的矿质元素含量与顶部枝条差异较为明显,与中部枝条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小。2个火龙果品种的花中的矿质元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果实中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2.
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以‘紫红龙’无菌苗为试材,通过60Coγ进行辐照处理,以20 mmol/L的羟脯氨酸(HYP)为选择压,筛选出拟变异植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抗寒性生理检测。结果表明,低辐照强度(≤15 Gy)对无菌苗的成活及分化无明显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无菌苗的成活率和分化率显著降低,且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半致死剂量(LD50)和临界致死剂量(LD40)确定火龙果无菌苗辐照的适宜剂量范围为38.542.4 Gy。经过LD50(38.5 Gy)辐射及20 mmol/L的HYP筛选成活的无菌苗,其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幅远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整个低温锻炼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升高了7.9%61.5%、7.7%47.1%、16.1%28.4%和6.4%63.7%。综上表明,经辐射诱变和HYP筛选的材料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其抗寒能力较对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3.
为分析马铃薯套种苦荞下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态在苦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种苦荞区的土壤pH值在苦荞各个生长时期整体均显著上升。在马铃薯净作区,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壤营养指标、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马铃薯套作苦荞区,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营养指标和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套作苦荞可显著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在2020年,与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作苦荞区在幼苗期的土壤全碳、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开花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苦荞成熟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幼苗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不显著;2021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由结果可知,幼苗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磷肥,开花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磷肥,成熟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但在上述3个时...  相似文献   
44.
基于RS与GIS的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贵州火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火龙果栽培种植的气象指标,利用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站点46年(1960-2006年)的气象统计资料,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海拔高度等要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火龙果的种植区域.结合RS的图像分类技术,完成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不适宜火龙果种植的地块屏蔽,将贵州省火龙果种植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等级.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北.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299.35 hm2,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边沿的低热河谷地带海拔200~400 m处;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16 933.72 hm2,集中分布在红水河谷、南盘江河谷和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600 m的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分布面积最广,共计22 874.19 hm2.  相似文献   
45.
为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防寒、抗旱,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后覆膜的栽培方式影响出苗时间,但不影响出苗率;起垄后覆黑膜栽培方式增产效果最显著,商品薯率最高,产值为2 759.6元/667 m2,纯收入为992.1元/667 m2,比对照增收538元,增收118.5%。说明起垄后覆黑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寒抗旱栽培方式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验证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给我国火龙果的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和依据,综述了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的概况,阐明了火龙果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对火龙果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不同紫色甘薯品质特性和食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出品质及风味佳的紫色甘薯,选取8种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为实验材料,测定理化特性、蒸煮后的感官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容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号’食味评分位列1位,干物率22.88%,淀粉16.86%,含量适中,可容性糖306.77 mg·g-1,适宜做鲜食型紫色甘薯推广;全粉加工型品种以高花青素含量、高干物率为主要筛选指标,‘日本紫罗兰’花青素含量为30.67 mg·100 g-1 FW位列第1,干物率31.01%,适宜做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品种推广。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得出整体口感与甜度 、薯香味极显著相关。说明薯内糖分含量和薯香味是影响整体口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