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9篇
  37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施硅对玉米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硅可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施硅伤流液量比对照区增加3.6%~9.4%;施硅可降低植株的蒸腾强度,减少植株水分蒸腾26.0%~39.7%,提高了植株体内水分的利用效率;施硅改变了玉米叶片细胞的形态结构,抑制了体内水分的渗透,明显改善了玉米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为增加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2.
保水剂对玉米出苗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土壤持水量在田间持水量45%以下时玉米种子不能出苗,而对照处理在土壤持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45%时能够保证100%的出苗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了保水剂对玉米出苗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施用保水剂的处理在积蓄土壤水分,减轻表层土壤水分散失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雨后测量结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以牛胎儿纤维芽细胞作供核细胞 ,电击融合法所用直流电压强度分别设定为 80、1 0 0、1 2 0、1 4 0V /mm ,细胞融合率分别为1 6 .5 %、40 .0 %、6 0 .3 %、41 .7% ;融合的细胞后经活性化处理 ,可供发育培养的比例分别为 80 .0 %、6 0 .5 %、5 2 .9%、3 5 % ;各组囊胚率分别为 3 3 .3 %、47.8%、45 .9%、45 .9%、2 8.6 % ,总融合效率以1 2 0V /mm组的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04.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5.
为定位水稻芽期耐冷QTL,本实验以双季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的双亲‘五丰B’和‘昌恢T02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材料,对10℃低温处理的水稻幼芽的存活率、根数、根长和芽长进行了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4.2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芽期耐冷性QTL:qRL1qRL2qBL6,分别位于第1、2、6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98,2.51和5.26,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54%,8.67%和14.0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昌恢T025’。这些QTL定位在6.75k~40.05 kb染色体区间,为后续利用这些QTL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芽期耐冷籼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此外,检测到13对影响水稻芽期耐冷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所有12条染色体,其中第3染色体与第8染色体之间互作位点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达到21.77%,表明上位性互作QTL在调控水稻芽期耐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 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量较NP提高18.0%~24.9%,SM产量和NP差异不显著。在雨养旱作条件下,PM、P0M和SM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NP提高了50.5%,41.0%,12.0%,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2%,54.6%,19.1%;PM和P0M的节水效果显著好于SM,灌水条件下的结果与雨养旱作条件下相同。灌水增加产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耗水量,覆盖下耗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增产的幅度。农田周年土下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非生长季对土壤水分的蓄存,达到了"秋水春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以2个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和4个常规稻(中531、B670、E134和ST66)为材料,于水稻乳熟期进行高温处理3d,处理温度分别为35℃和38℃,以同期田间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乳熟期高温对不同品种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还是高温处理,中531和B670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E134和ST66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高,崩解值较低;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则介于两者中间.与对照相比,38℃高温显著降低淦鑫203、金优402、中531和E134的崩解值,显著提高淦鑫203、中531的消减值、显著降低金优402、中531、B670和E134的回复值.各处理淀粉RVA谱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因品种及温度而略有差异.38℃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黏滞性曲线始终低于对照,但常规稻中531和B670的RVA谱形态与对照差异不大.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性氮物质(reactive nitrogen substance, RNS),参与多种雄性生殖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NO在精子发生、功能改善、获能、凋亡和受精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O具有双重性,既是细胞毒性分子,也是维持精子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分子。过量的NO对精子是有害的。NO通过多种通路调节精子的功能,对维持精子各种生理过程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现总结近年来关于NO对精子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精子功能,提高受精率等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土壤结构改善和籽粒产量提高提出有利的科学依据。试验设夏玉米前茬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传统耕作旋耕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隔年深松、翻耕能够显著降低1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尤其以20~4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增加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有利于维持夏玉米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7.79%~18.09%;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每公顷产量提高4.1%~9.3%。各处理间以深松和隔年深松处理表现最好,且两处理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隔年深松是兼顾高产节能高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0.
根据羽毛伴性遗传的理论,在科新903褐壳蛋鸡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为了培育父母代鸡在初生雏时,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的相对长度自别雌雄,将父本父系A 系和母本父系C 系培育成纯合快羽基因型纯系,将父本母系B 系和母本母系D 系培育成纯合慢羽基因型纯系。用A 系公鸡与B 系母鸡交配,用C 系公鸡与D 系母鸡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即父母代,可根据快慢羽自别雌雄,快羽为母鸡,慢羽为公鸡。纯系繁殖羽速类型的准确率达99%以上。生产父母代羽速鉴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8%以上。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不损伤鸡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