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43篇 |
综合类 | 27篇 |
农作物 | 12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71.
72.
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共分离的特异PCR标记、抗黄矮病基因Bdv2的特异SCAR标记SC-W37,对Pm4+Pm13+Pm21及Bdv2四个抗性基因转育的小麦BC2F2代植株进行检测,初步筛选到Pm4+Pm21+Bdv2、Pm13+Pm21+Bdv2 3个抗性基因聚合的兼抗白粉、黄矮病的植株各1个,Pm13+Bdv2、Pm21+Bdv2 2个抗性基因聚合的兼抗白粉、黄矮病的植株各1、6个,但没筛选到4个抗性基因聚合的植株.本研究说明了分子标记可以实现对几个抗病基因的精确、随时的同时鉴定,快速选育出具有多个抗病基因的累加体,为培育持久、广谱抗性品种提供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小麦第五组同祖染色体上春化反应基因的定位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冬小麦品种北京8号和 Cappelle—Desprez,3个春小麦品种 KogaⅡ、Mara 和中国春为父本,KogaⅡ、Mara 和中国春第五组同祖染色体的单体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应用单体遗传分析,确定 KogaⅡ的5A 和5B、Mara 的5B、中国春的5A 和5D 携带有春化反应基因,而KogaⅡ的5D、Mara 的5A、5D、中国春的5B 没有类似的基因。研究了 KogaⅡ 相似文献
75.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利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未标记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DNA作封阻DNA(blocking DNA),对3个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抗性源于L1的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Yw642为小片段易位系,含40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位于小麦染色体的端部;染色体配对和抗性分析表明该种质为纯合易位系。抗性源于无芒中4的小麦新种质Hw240和Yw060遗传构成不同:Yw060为易位系,含40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Hw240为代换易位系,含38条小麦染色体、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在这2个种质中,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均位于小麦染色体端部。 相似文献
76.
基因枪法介导转人工合成Rs-AFP2基因小麦的获得和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萝卜(Raphanus sativus)抗菌肽Rs—AFP2在体外强烈抑制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nrum)、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longipes)的菌丝生长。为了研究Rs-AFP2在小麦抗病育种上的应用潜力,人工合成了Rs-AFP2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连接),将人工合成的R以FP2基因替代单子叶高效组成型表达栽体pAHC25中的GUS基因,构建了R£AFP2基因的单子叶高效表达栽体pUAFP2。该栽体除携带受Ubiquitin启动子控制的Rs-AFP2基因表达盒外,还具有1个受Ubiqutin启动子控制的Bar基因表达盒,后者可为后续利用除草剂Bialaphos筛选转化再生植株提供抗性;采用基因枪法轰击小麦品种扬麦12、济麦19、晋麦47和豫麦34幼胚共4042个,经过2~3次Bialaphos筛选,最终获得扬麦12再生植株316株;利用高效表达栽体pUAFP2的Bar和Rs-AFP2基因的特异引物对上述成活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Bar和Rs-AFP2基因均为阳性的植株58株,转化率为1.43%。 相似文献
77.
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对除草剂十分敏感的自花授粉作物谷子作为抗除草剂遗传改良的模型作物,将从其近缘野生种狗尾草筛选出不同的抗除草剂基因,通过远缘杂交等技术途径转移到栽培谷子中,创新出抗生强、抗性遗传稳定、属不同遗传类型、农艺性状良好、达到实用水平、单抗或复抗除草剂“拿捕净”、“氯乐灵”和“阿特拉津”的谷子新种质。在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拓建了综合利用新种质的系列方法,建立健全了一套不抗除草剂作物获得抗除草剂特异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8.
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缩写为BYDV)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小麦产量锐减。近年来,在我国有蔓延的趋势,且难以预测,被称为小麦的“黄色瘟疫”、“小麦癌症”。(CJ.D′Arayetal…… 相似文献
79.
80.
为了进行抗蚜虫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将人工合成的雪花莲凝结素(Galanthus nivlis agglutinin.GNA)基因通过基因枪转入优质小麦品种郑州9405的幼胚愈伤组织,经过在选择培养基上多次筛选,从360块被轰击的愈伤组织中再生到1株Bialaphos(除草剂)抗性植株,命名为G郑州9405。通过连续2代对转化株系进行PCR、Southern检测和蚜虫抗性鉴定,证明GNA基因已经整合到了郑州9405基因组中。目前已经获得了纯合稳定的转基因株系,并在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所进行了环境释放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