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明确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对玉米幼苗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揭示添加生物炭增强玉米抗病性的生理机制,在室内盆栽土壤中添加0(B0)、1%(B1)、5%(B5)、9%(B9)的生物炭,采用叶鞘牙签嵌入法与叶片昆虫针固定法进行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菌丝的两点接种,研究玉米幼苗纹枯病发病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的玉米植株发病程度均轻于不添加生物炭的接菌玉米,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 B0—B9处理植株株高、根长、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分别下降13.8%~18.6%、9.3%~40.2%、22.2%~28.3%、20.4%~38.2%、30.8%~43.3%、25.9%~41.2%,其中B1处理下降幅度较低。同时,接菌玉米植株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接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接菌72 h B0—B9处理分别较接菌0 h升高了77.1%~119.1%和106.0%~165.7%,且在B1处理时升高值相对较小。与接菌0 h相比,接菌72 h,B0—B9处理玉米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43.2%~69.1%,H_2O_2含量增加30.2%~53.1%;SOD、POD、CAT、APX活性显著上升,B0、B5、B9处理SOD活性在接菌48 h较接菌0 h升高了19.9%~34.5%,而B0—B9处理POD、CAT、APX活性在接菌72 h较接菌0 h分别升高了21.8%~126.0%、13.7%~60.3%、112.9%~223.2%。综上所述,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缓解纹枯病菌侵染对玉米幼苗表型性状的不良影响、增强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其中添加1%生物炭处理玉米幼苗对纹枯病的抗性增强最多。  相似文献   
62.
由于臭氧层的变薄,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UV-B辐射增强,所以研究植物对UV-B辐射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垦玉7幼苗进行短暂UV-B辐射处理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发现:短暂UV-B辐射对POD和SOD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叶绿素a、Fv/Fm值、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受UV-B辐射影响显著,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蛋白质代谢参与玉米对短暂UV-B辐射的应答,抗氧化酶系统受到UV-B辐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
低温下硅对春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选用两个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在低温条件下,加硅处理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MDA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不同硅浓度处理可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显著降低MDA含量,减少脯氨酸积累量,显著增强SOD和POD活性(P0.05)。由此得出,外源硅能够促进低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其中以1.0 m M Si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4.
肥密组合对寒地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籽粒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影响顺序为施氮密度施钾施磷,且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密度施钾施氮;氮肥与磷肥之间的配合对产量的增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要获得≥12231.97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46.24~279.59 kg·hm~(-2),磷肥133.77~151.52 kg·hm~(-2),钾肥82.85~97.16 kg·hm~(-2),种植密度79 676~85 324株·hm~(-2)。  相似文献   
65.
对孤雌产雌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进行25、28、30和35℃不同温度处理,统计F1、F2及F3代的寄生、羽化和性比,同时测定不同温度下食胚赤眼蜂对寄主米蛾卵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孤雌产雌食胚赤眼蜂的寄生数及雌蜂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随处理代数增加呈下降趋势。25~35℃下,单雌寄生数在F1代为64.3~69.6粒,而F3代在30和35℃仅为17.4和20.33粒。高温处理后,产雌孤雌生殖的食胚赤眼蜂出现雄蜂,雄蜂率随温度及处理代数增加而显著增加,在F2代35℃下雄蜂率达到了66.17%。温度对食胚赤眼蜂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在20~30℃寄主选择所用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与供试其他温度相比,30℃下赤眼蜂能够做出寄主选择且选择寄主的蜂数最多。研究结果为孤雌产雌赤眼蜂的生防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6.
MAP kinase级联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和抗逆等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稻OsMKK10-2基因受脱落酸、干旱、盐和冷胁迫诱导表达。酵母双杂和pull down实验表明OsMKK10-2能与下游激酶OsMPK1、OsMPK5和OsMPK6相互作用,且OsMKK10-2N端MPK停泊位点决定了其与下游MPKs间的互作。OsMKK10-2: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烟草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过,较长时间表达OsMKK10-2可以导致烟草细胞死亡和ROS产生,且依赖于其N端的MPK停泊位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OsMKK10-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以解淀粉芽胞杆菌NECC1072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NECC10723,Bam723)和阿耶波多氏芽胞杆菌NECC10295(Bacillus aryabhattai NECC10295,Bar29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接种不同芽胞杆菌对于玉米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接种不同芽胞杆菌均对玉米幼苗起到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Bam723和Bar295均在1×107cfu/mL浓度下促生效果最为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土壤中施加Bam723可显著提升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种植土壤中的酶活和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9.31%、31.77%和45.78%;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37.54%、295.49%和3.19%,增加幅度均大于Bar295处理。  相似文献   
68.
为指导黑龙江中西部地区的玉米螟综合防治,通过调查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田间落卵和卵的孵化进度以及幼虫发生情况,明确了黑龙江省中西部(大庆)地区亚洲玉米螟蛹和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及幼虫的发生规律。大庆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一代,化蛹高峰期出现在7月3日,羽化高峰期为7月11日,落卵高峰期为7月23日。  相似文献   
69.
以绿丰二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添加生物炭土壤为对照(0%,CK),设置生物炭含量分别占盆栽土壤质量的10%、20%,共3个生物炭梯度处理,采用3种碳酸氢钠碱溶液(0、100、200 mmol/L)进行灌根处理,于开花结荚期取样测定绿豆生长和理化指标,研究盐碱胁迫下施用不同比例生物炭对绿豆生长的影响,为盐碱地的修复、开发和利用以及盐碱地绿豆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不添加生物炭条件下,盐碱胁迫导致绿豆植株生物量、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Fv/Fm和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绿豆植株中Na~+含量显著增加,K~+、Ca~(2+)、Mg~(2+)含量显著降低。添加生物炭处理对盐碱胁迫下绿豆植株生长和体内离子含量有着积极影响,尤其在生物炭添加比例20%处理下,200 mmol/L碳酸氢钠胁迫处理绿豆地下干质量、地上干质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增加75.00%、19.72%、54.82%和123.10%,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别增加57.85%、488.50%、227.83%,而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变化。此外,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同时提高了植株K~+、Ca~(2+)、Mg~(2+)含量,降低了Na~+含量。可见,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盐碱胁迫下绿豆植株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形态,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和根系功能,从而促进绿豆生物量的积累,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基础。总体而言,20%生物炭处理效果优于10%生物炭处理。  相似文献   
70.
生物炭对谷子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生物炭在谷子种植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祥谷3号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式,在土壤中添加3种不同比例的生物炭(10、50、90 g·kg~(-1)),于播种后30 d对谷子幼苗进行生物量、根系形态和地上形态及叶片光合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生物炭(BC0)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的生物炭均显著改善了谷子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形态指标以及除胞间CO_2浓度以外的其他光合参数指标,且以中等剂量生物炭(50 g·kg~(-1))对谷子生长和光合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中等剂量生物炭(50 g·kg~(-1))处理谷子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分别提高了220%、181%和500%、350%,根冠比增加41.7%;谷子幼苗地下部分主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提高124%、215%、323%、86.4%、279%;谷子地上部分幼苗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分别提高48.28%、50%、159%;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21.01%和167%。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改善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形态,改善叶片光合和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谷子生物量的积累,可为后期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