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为明确秸秆还田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9—2021年生长季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CK为不施肥,S0为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 t/hm2)、S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0 t/hm2)、S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5 t/hm2)、S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20 t/hm2)。结果表明:2019—2021年秸秆还田均以S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S0处理增加20.16%、8.66%、14.40%,2019年产量增幅最高。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与水稻籽粒产量的拟合分析表明,在籽粒产量最高处秸秆还田量为15.43 t/hm2。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年份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在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以S3处理最高,而氮素收获指数以S4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42.81%和24.30%;在2020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55.98%和22.61%;在2021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21.75%和15.88%。秸秆还田增加了年份间氮素生理利用率,均以S3处理最高,比S0处理分别增加72.97%、76.14%和52.98%,且年份和秸秆还田处理这2个因素对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因此,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拟合结果以及氮素利用率,秸秆还田量以S3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2.
"僵猪"指吃得少、长得慢的猪只,导致此问题出现的诱因较复杂,比如:交配不合理,慢性疾病感染,小猪或仔猪吃不饱,长期吃奶不足,长期单一喂料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分析僵猪形成的诱因,针对不同僵猪病例针对性采取对应的预控措施.对僵猪的育肥则应该注意:驱虫洗胃、健胃化食、精养细管、添喂"石硫盐"、注射维生素B12等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3.
为探究外源苯甲酸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进行培养皿滤纸培养和室内盆栽实验,设置0、1、1.5、2、2.5、3 mmol/L 6个梯度处理,研究不同浓度苯甲酸胁迫对紫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紫苏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加,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总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紫苏幼苗的根重、胚根长、胚轴长和株鲜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1.5 mmol/L达到最大。外源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萌发与苯甲酸浓度有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紫苏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证实了苯甲酸对紫苏的生长存在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为了高效降解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研制了一套利用臭氧技术降解棒曲霉素的设备。该设备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使其与苹果汁充分接触,从而使苹果汁中的棒曲霉素发生氧化分解。以人工污染的苹果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设备的脱毒效果及对果汁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臭氧脱毒设备能够有效降解苹果汁中的棒曲霉素,且臭氧浓度和臭氧处理时间均显著影响棒曲霉素的降解效果(P0.05)。在果汁棒曲霉素起始浓度约为201.60μg/L,pH值3.5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时,用12 mg/L的臭氧在3 L/min流速下处理15 min,可将棒曲霉素减少到约49.24μg/L,降解率达75.58%,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英国软饮料协会(British soft drinks association,BSDA)设定的最大允许限量50μg/L的要求。臭氧处理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总酸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果汁透光率、色值、苹果酸和总酚含量影响较大(P0.05)。该设备具有投资小、脱毒效率高、脱毒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结构简单、易操作、适合各种规模的果汁企业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5.
山杜英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在江西、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地均有分布,主要用作庭院观赏、工矿区绿化和营造防护林等。扦插育苗技术是一种取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插入土壤或细沙中,让其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完成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的整个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山杜英这种植物利用扦插技术进行种植的技术实施方法,以及大面积实施后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36.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MTP1基因序列为参考,利用白菜(Brassica rapa)、甘蓝(Brassica oleracea)、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全基因组数据对MTP1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通过Blastn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在芸薹属AC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个MTP1基因,其中白菜1个、甘蓝3个、甘蓝型油菜4个(A亚基因组3个、C亚基因组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等方面,3个物种中的MTP1基因间各有差异,并使用甘蓝型油菜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4个BnMTP1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37.
在2个不同地点对5个团珠椒辣新品系进行适应性鉴定,以当地农民自留团珠椒地方品种为对照,并对综合表现佳的新品系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不同地点、不同土质上种植的差异明显,5个新品系鲜红椒产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农民自留品种,单株果数减少,单果鲜重增大;新品系TZJ-1综合性状最优,生产示范平均鲜红椒产量918.82 kg/667m2,11.39%。  相似文献   
138.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枯落物持水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枯落物层是由林分落下的茎、叶、枝条、芽、鳞片、花、果实、树皮等的凋落物及动物残体组成(杨吉华等,2003),是森林地表的重要覆盖层和保护层,它对林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和林地水文生态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吴钦孝等,1998;祁萃萃等,2008;tamai et al.,1998;Onda et al.,1994).  相似文献   
139.
基于Google Maps API的Web地图服务的应用范围已经从大的门户网站扩展到小的个性社区、博客站点,成为网站构建者十分青睐的一种方式,但在备受关注的沙漠化研究领域却很少涉足。沙漠化是人类当今所面临的重大环境与社会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以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为例,提出以Google Maps Web地图做为信息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拥有视图、属性表、统计图表和图形等功能,为研究沙漠化的现状及危害程度,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并规划防沙治沙措施提供了数据和图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川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成因探讨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急剧扩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综合整理、分析归纳近年来该地区的研究文献和监测统计资料,对沙化现状及趋势加以概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是其诱导触发因素,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