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海口产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挥发性成分。从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30、31和27个化合物,主要涉及醇类、酯类、酸类、醛类、萘类、烷类、含氮化合物、烯烃类和酮类共9类化合物。其中,鉴定出来的醇类成分数量和含量较高,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分别为12、9和12个,分别占总相对含量的28.594%、31.335%和44.664%。海口诺丽青果、白果和鲜叶中共有化合物为14个,主要为正辛酸、水杨酸甲酯、反-3-己烯-1醇、芳樟醇、正己酸、壬醛、癸醛等化合物,不同的来源导致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正辛酸含量分别为20.817%、10.939%和4.853%,水杨酸甲酯为22.651%、0.759%和6.603%,反-3-己烯-1醇为2.347%、0.568%和21.875%,芳樟醇为1.873%、11.78%和2.965%。由此可见,不同成熟度诺丽鲜果以及鲜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转移的影响,设置N1(75 kg/hm2)、N2(225 kg/hm2)、N3(375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茎鞘和叶氮素运转变化。结果表明,N2处理下强势粒千粒重最高,而N3处理下弱势粒千粒重最高;N2处理下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N3处理下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均高于N1和N2,除积累起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灌浆特征参数弱势粒随着氮肥含量变化增幅为9.90%~36.40%,强势粒为2.69%~16.22%。茎鞘氮素运转量和对强、弱势粒氮素贡献率为N2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均高于叶鞘,叶运转率、贡献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1与N3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N2和N3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强势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直支比低于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强、弱势粒差异较小。由此可知,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持续增加氮肥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延长,弱势粒对氮素调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健康鱼,病鱼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白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红细胞有变小趋势,表明肌肉溃烂对中华倒刺鲃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相对于健康鱼,病鱼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鱼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常规血涂片Giemsa和Wright染液联合染色,利用NikonDXMl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进行观察,可见到粗唇能血液的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等。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进行描述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刺五加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在刺五加不同器官汁液等基质培养条件下及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研究了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时间的孢子萌发率.刺五加黑斑病菌在刺五加不同器官汁液基质培养条件下及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孢子的萌发率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中在不同刺五加器官汁液基质处理条件的孢子萌发率比清水对照高,表明其各器官汁液基质更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其中茎基质处理的孢子萌发率最高;而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各调查时间段中,病原菌孢子萌发率都是在25℃时最高.即刺五加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6.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相似文献   
17.
对西南大学校园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隶属11目、27科.其中留鸟56种,约占58.33%;冬候鸟12种,约占12.50%;夏候鸟21种,约占21.88%,旅鸟7种,约占7.29%.雀形目鸟类67种,约占69.7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Ⅱ级)7种,约占7.29%.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45、古北种28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46.88%、29.17%、23.96%.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分析了多年来种群消长情况及原因,提出保护校园鸟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南大学校园鸟类区系与资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大学校园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隶属11目、27科.其中留鸟56种,约占58.33%;冬候鸟12种,约占12.50%;夏候鸟21种,约占21.88%,旅鸟7种,约占7.29%.雀形目鸟类67种,约占69.79%,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Ⅱ级)7种,约占7.29%.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45、古北种28种、广布种23种,分别占46.88%、29.17%、23.96%.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分析了多年来种群消长情况及原因,提出保护校园鸟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眠乃宁作为一种廉价的麻醉药 ,已被广泛用于梅花鹿、马鹿等鹿科动物的麻醉保定并具有良好的松肌、镇痛等效果 ,是一种对鹿科动物较为理想的麻醉保定药物。对于熊、猴、猫科动物、犬科动物等 ,药品生产厂家提供了推荐剂量 ,也有应用效果观察的报道 ,但在非洲羚羊类动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的细菌分离、初步鉴定及菌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南美白对虾在冷藏过程中细菌的组成,为开发新的保鲜剂提供指导,利用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检验结果和系统进化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有8种典型菌株,它们在货架期结束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36%、嗜水气单胞菌26%、恶臭假单胞菌15%、蜡样芽孢杆菌7%、嗜冷杆菌10%、不动杆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2%、微小杆菌1%,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南美白对虾冷藏后期的主要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