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55篇
  73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徐杰  李从锋  孟庆锋  葛均筑  王璞  赵明 《作物学报》2015,41(8):1279-1286
春旱是东北玉米产量增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滴灌可有效缓解其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不同滴灌方式的效果具有差异性。本文以常规雨养玉米为对照(CK),研究了传统滴灌(采用内嵌迷宫式滴灌管)和新型滴灌(采用自流插入式滴灌管)2种方式与不同埋管深度(0 cm、5 cm和10 cm)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滴灌显著增产,增幅达9.5%~20.1%。传统滴灌不同埋管深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新型滴灌埋深5 cm产量显著高于地表滴灌,增幅为4.4%。同一埋深不同滴灌方式之间,新型滴灌埋深5 cm比传统滴灌增产8.8%,其他埋深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滴灌处理出苗率提高11.3%,收获期穗数增加13.3%。新型滴灌埋深5 cm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的原因是生殖生长期叶面积指数下降慢,显著提高收获期干物质重。与对照相比,滴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1%~10.9%,其中新型滴灌埋深5 c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埋深5 cm新型滴灌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2.
张桂芳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5,41(3):507-514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稻田中的C4光合型杂草,为了探索稗草ppc基因(Eppc)对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首次将含有稗草根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ppc c DNA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p Ubi-Eppc、p Rbc S-Eppc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分化植株进行的PCR、RT-PCR、克隆测序和Western杂交等结果均表明稗草ppc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都得到了表达。转基因水稻PEPC活性和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结果表明T0代多数植株的PEPC活性高于对照,最高达到了对照的5.85倍;T0代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对照提高了20.00%,最大地提高了47.16%,同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增强;T6代大部分转化植株的PEPC活性及Pn仍保持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C3根型ppc基因过量表达也可以提高水稻的Pn,且证明稗草PEPC对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3.
干旱和光照不足是干扰玉米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为了了解玉米叶绿素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N)对干旱和遮光逆境的反应,我们研究了qN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 干旱和遮光处理显著增加了最大值时的qNmax和稳定态时的qNs,降低了PSⅡ电子传递的光量子产量(ΦPSⅡ).(2) qNs与qNmax的比值与逆境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64.
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及高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宾  赵明  董志强  陈传永  孙锐 《作物学报》2007,33(10):1674-1681
针对目前作物产量水平长期徘徊难以突破,产量分析理论缺乏量化指标体系,可操作指导作用小等问题,依据“三合结构”模式二级结构层各因素的关系,建立了“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并通过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春玉米、夏玉米、水稻和冬小麦高产实例进行定量化分析,明确了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高产突破的可能方向。结果表明,提高叶片平均净同化率(MNAR),改善群体的物质生产能力,是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适当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或经济系数(HI)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冬小麦产量;春玉米籽粒产量主要伴随着MLAI和单位面积穗数(EN)的增加而提高,其实质是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的提高增加了单位面积上总粒数(TGN)。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公式代换可推导出某一参数与目标参数的函数关系。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的建立为作物群体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全面掌握群体参数变化与产量形成的定量关系,为指导作物生产进行有效的技术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从时间变化、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的角度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紧凑的普通籽粒蛋白品种“京冬8(JD8)”叶片全氮含量于返青后16 d达最大值,而株型松散的籽粒高蛋白型品种“中优9507(9507)”于返青后8 d达最大值。后期9507叶片全氮含量下降明显,JD8则不同。两品种叶片叶绿素(Chl)含量随时间消  相似文献   
66.
栽野稻远缘杂交高光效后代及其亲本叶片的气孔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分析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高光效生理基础, 测定了从热带地区筛选出的杂交高光效后代材料SHP1(F2)、 SHP1-1-6(F3)、 SHP1-2-8(F3)及其亲本Azucena(O.sativa)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以及3个对照品种(O.sativa)的光合速率和气孔特性, 分析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3个高光效后代材料的光合速率和气  相似文献   
67.
依据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娘山地区进行线路调查及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大娘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划分为以下9个群系:薄片青冈林、多变石栎林—瘤足蕨林、多变石栎—云南铁杉林、多变石栎—玉山竹林、多变石栎—箭竹林、毛脉青冈林、粗枝杜鹃—粗毛箭竹矮林、革叶杜鹃—银灰杜鹃—粗毛箭竹灌丛、花楸灌丛、藨草草甸、玉龙薹草—粉竹草甸、香箐草甸。并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大娘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老虎冲矿区位于广西钟山县红花镇老虎冲一带,经地质矿产调查,并结合以往地质物化探资料,发现主要矿种为磁铁矿、赤铁矿等。为了说明老虎冲磁铁矿开发的可行性,文章着重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特征、矿区内磁铁矿的分布范围、矿石结构构造、矿区内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等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对该区铁矿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9.
品种对双季玉米早春季和晚夏季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娟  王美云  赵明 《作物学报》2011,37(9):1660-1665
双季玉米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为探索品种对季节的适应性及筛选适合双季玉米种植的品种,2008—2010年分别在山东莱州、河南焦作和新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早春季与晚夏季的生长条件不同,对品种各生育的影响不相同;大多数品种早春季产量高于晚夏季产量;两季产量主要为中等水平(5 737~8 639 kg hm-2),占供试品种的33.2%;在品种选择中,穗粒数与品种选择无关,而生育期是重要指标;早春季选用品种益农103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晚夏季选用品种郑单958可以确保第二季达到稳产。同时,以同一品种对早春和晚夏的适应性来考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能体现品种综合性能的优良程度。  相似文献   
70.
不同增温措施对西南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南山区春玉米采用起垄直播覆膜、起垄覆膜育苗打孔移栽、起垄直播覆膜再加苗期拱棚双增温3种增温措施,研究不同增温措施对春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增温措施使春玉米的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17~19d,提高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源",提高干物质积累及最终向子粒库的转运(收获指数),增产幅度分别达11.48%、9.85%和14.93%,提高经济效益分别达571元/hm2、164元/hm2和256元/hm2。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西南山区春玉米生产栽培中以起垄直播覆膜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