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19篇 | |
综合类 | 37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26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0cm层;群体的漏光率随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光能吸收率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密度提高而增大.栽植密度23.3cm×13.3cm的产量显著高于16.7cm×13.3cm,20.0cm×13.3cm和30.0cm×13.3cm,这与其穗粒重协调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2.
93.
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在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利用黄土高原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成果,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度解译淤地坝沉积泥沙中赋存的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总结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相关工作。[结果]黄土高原大量的淤地坝、坝地泥沙明显的沉积旋回和现有的可靠断代技术是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基础;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可估算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识别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淤地坝内的泥沙沉积量、理化性质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能够反演小流域环境演变过程。[结论]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淤地坝沉积泥沙赋存有大量小流域土壤侵蚀和侵蚀环境演变的信息,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机理及小流域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高立式沙柳沙障防风阻沙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和神东公司巴图塔沙柳基地为试验区,对高立式沙柳沙障风速和输沙量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调查和观测资料,利用surfer(8.8)软件作出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的风速流场图,并运用粗糙度(Z0)为物理参数对沙柳沙障的防风效益和阻沙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复式带状高立式沙柳沙障体系内外风速变化较明显,2m高风速呈现出在防沙体系的带前增强,带内平缓,带后减弱的趋势,而0.5m高度的风速在防沙体系内更趋向于平缓而稳定的变化;障前4H~10H范围内下垫面粗糙度变化不大,障间粗糙度明显增大,障后3H~4H处的粗糙度比障间粗糙度降低了72%;当旷野风速大于起沙风速时,复式带状沙柳沙障防护体系内外,风速比(V2m/V0.5m)与输沙量的关系呈对数函数;无高立式沙柳沙障存在时,风沙流甚至直接威胁路面,沙丘移动具有前进、后退、又前进,随风向的变化往复式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96.
通过调查和分析运城市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发现,现阶段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认证监管力量薄弱、认证激励机制不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机构、完善认证激励保障机制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等进一步推进运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为矿区防治风蚀危害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塌陷区扰动地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研究塌陷1~2a沙丘典型位置及不同的地表破损率对风蚀/风积量影响。[结果]塌陷1a、塌陷2a和对照(非塌陷)沙丘不同典型位置的风蚀/风积深度分别达到-28.2,-45.6和-2.8cm,其整体的风蚀概率达60%以上,90%以上和10%以下。地表破损率越大,其地表风积过程越显著,且随着地表破损率的减小,风沙运动状态逐渐由风积填缝过程转化为风蚀过程,其风蚀/风积深度(Q)与地表破损率(V)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结论]采煤塌陷有效地促进了风沙运动,改变了局部的风蚀/风积深度,可能引起固定半固定沙丘重新活化。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