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74篇
  68篇
综合类   474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活塞裙部型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速、高性能发动机上,活塞裙部是活塞设计中特别重要的部位。裙部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着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动态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在了解活塞裙部动力润滑理论及内燃机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调试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计算Fortran源程序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并掌握活塞裙部型线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2.
[目的]了解MYB基因家族,初步探索MYB基因家族与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盛花期(花冠已脱落)的‘北醇’葡萄两性花、‘520A’葡萄单雄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为试材,每个样本设置3组生物学重复,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4个基因在不同性别花器官的基因组中均表达且VIT_14s0066g0109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VIT_13s0067g01630基因和VIT_12s0059g00700基因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且在‘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VIT_19s0015g01280基因在‘1316C’葡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与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通过系统进化树发现,VIT_19s0015g01280与AtMYB80聚为一支。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4个MYB基因均含有多个光响应调控元件、参与胚乳表达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与分生组织特定激活有关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以及多种诱导响应元件等与性别分化相关的顺式元件。[结论]初步确定MYB基因家族部分基因参与调控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形成,是调控花器官性别分化的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圆形喷灌机施肥灌溉均匀性及蒸发漂移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圆形喷灌机施肥灌溉均匀性和蒸发漂移损失量,通过测试圆形喷灌机入机压力为0.15 MPa时,与喷灌机连接的计量隔膜泵吸肥流量与工作比例间的关系.分析了计量隔膜泵吸肥性能,并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圆形喷灌机水力性能,评估了不同肥料类型和肥液浓度的施肥灌溉均匀系数及蒸发漂移损失量.结果表明:计量隔膜泵吸肥流量实测值和理论值的标准均方根误差为8.9%,且流量控制精度在工作比例为60%~100%时(相对误差|RE|≤5.6%)远高于工作比例为20%~40%时(|RE|≥13.3%).圆形喷灌机行走速度百分数为100%时,径向肥液水深与施肥量的修正赫尔曼-海因均匀系数基本相等,其变化分别为80%~85%和78%~86%,均小于径向肥液浓度的均匀系数96%~99%.不同肥料类型和肥液浓度处理间灌水、肥液浓度均匀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风速小于2 m/s时,利用圆形喷灌机进行施肥灌溉产生的蒸发漂移损失量占灌水量的比例为1.5%~10.1%.  相似文献   
16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主要是以植被恢复为出发点,对严重退化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土壤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能快速准确地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因此对这两者的研究是目前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本文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时空动态变化层面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区系组成与种群数量变化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研究的侧重点,旨在为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后续工程经营管理、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施肥对户太8号葡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开花期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试验选取12年生户太8号葡萄为材料,在5月12日施用安倍科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硫酸钾型)52 500 kg/hm2,通过滴定法测定总酸、Vc含量,通过切片观察果皮、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研究施肥对其果实品质及其枝、叶生理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户太8号葡萄果粒纵、横径(20.5,20.3 mm),果皮厚度(0.20 mm)均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p H值(5.3)以及Vc含量(2.9 mg/g)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减少(0.01%);施肥后,其叶绿素含量为0.30 mg/g、栅栏组织厚度为0.07 mm,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对其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无显著影响;施肥后,其枝条的生长量(枝条长度为60.3 cm,粗度为5.3 cm)和产量(21 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该研究可为葡萄提效增质栽培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6.
以3组不同的核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别与4个高配合力的测验种测交,对测交种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胞质不育系类型对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T型不育系T103、DT-合344和ZT-合344所组配测交种和其保持系组配的测交种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C型不育系85218A组配测交种的产量比保持系增产11.81%,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67.
试验以渭北旱塬农区——陕西省渭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覆膜年限春玉米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出大田土壤中残膜重量、数量及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玉米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3 a的最小为28.2 kg·hm-2;5a的残留量为51.5 kg·hm-2;2 a未捡拾的68.1 kg·hm-2,是3 a的2.4倍;6 a在经过人工仔细捡拾后的为39.7 kg·hm-2,比5 a的降低了23.0%。残膜主要集中在地表耕层0~15cm土壤中,是15~30 cm土层中的1.6~2.5倍。残膜单片面积数量3 a以上的表现趋势一致,4 cm2的占最多为56.7%~64.1%,4~25 cm2的占25.9%~33.2%,25 cm2的占最少为5.6%~10.6%。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残膜数量2 a未捡拾的比3 a的增加了91.3%,6 a经过人工仔细捡拾后的比5 a的降低了18.0%,此现象说明人工捡拾在残膜治理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为系统认识荒漠草原柠条灌丛灌草植被长期影响下土壤有机碳演变规律,以天然草地(T1)、灰钙土草地(T2)、结皮草地(T3)、固定沙丘草地(T4)、半固定沙丘草地(T5)、流动沙丘草地(T6)6个不同沙化梯度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大中小3个冠幅尺度灌丛内外土壤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1)各沙化梯度草地柠条(灌丛内外)比较: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在流动沙丘草地最低(P0.01),在天然草地最高(P0.01)。灌丛内活性有机碳(AOC)含量在结皮草地最高(P0.01),灌丛内结皮的存在对AOC的固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各沙化梯度草地大中小柠条灌丛比较:灌丛内部,总体上中等冠幅灌丛TOC、AOC、惰性有机碳(NOC)含量最高(P0.01),柠条灌丛发育中期是柠条草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一个拐点,也是灌丛内部"肥岛效应"最集中的体现;灌丛外部、结皮草地和流动沙丘草地的小灌丛TOC、NOC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灌丛,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研究认为:随着柠条灌丛的发育,土壤固碳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冠幅尺度下固碳效益最显著。柠条灌丛土壤固碳效应可能是灌木和地表结皮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9.
为分析化学诱变产生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采用田间育性调查、花粉粒活力检测、结果表明,不育系85218A田间败育彻底,I2-KI染色后花粉粒呈淡黄色,属于典型的圆败,PCR扩增为C型不育系,对C型小斑病菌表现中抗,花粉粒败育关键时期为单核后期。该研究拓宽了我国玉米雄性不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0.
赵伟 《农业工程》2016,6(2):84-88
针对传统潜水电泵在沼气液料输送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沼气断状秸秆液料输送的新型无堵塞污水潜水电泵,解决了沼气液料输送过程中加料设备易堵塞、成本高和产气效率低等问题。该新型电泵具有良好的物料切割系统,切割装置在泵壳下端固定切割板上,切割板下端设有环状外切割刀,割刀中间设有旋转螺旋刀片,形成了对进口秸秆液料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切割作用;固定切割板上端面设有环状切割凹槽,叶轮旋转时对物料形成二次切割,使液料流动更流畅。潜水电机部分设计了内循环冷却装置,改变了传统潜水电泵不能长期在非潜水状态下使用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