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林业   590篇
农学   323篇
基础科学   442篇
  422篇
综合类   2835篇
农作物   213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1542篇
园艺   634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贾桢干 《北京农业》2011,(21):56-58
农民下山脱贫工程,是缩小山区与城镇发展差距,帮助高山、深山农民彻底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浙江省浦江县沈街坞自然村下山脱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分析了下山脱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鉴定新疆引进3个燕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的燕麦新品种,为燕麦在新疆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引进裸燕麦品种为试材,2007~2008年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县同时鉴定,测定其籽粒、干草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品质等。【结果】花晚6号平均籽粒产量为217.6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6.3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837.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4.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坝莜3号籽粒产量为213.2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3.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草产量为777.5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49%,增产不显著;白燕2号籽粒产量为198.22 kg/667 m2,增产不显著,干草产量为640.6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12.26%,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白燕2号、花晚6号、坝莜3号均可在新疆奇台、沙湾、塔城、昭苏种植。白燕2号为早熟、优质的裸燕麦品种。花晚6号为中熟、高产、粮草兼用型裸燕麦品种。坝莜3号为中熟裸燕麦品种,可作为新疆裸燕麦的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993.
赵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14-17116
首先探讨了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之争,然后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重点指出农村、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问题,最后提出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用氧化铝-活性炭吸附法去除透明质酸(HA)中热原的优化条件,为生产高安全性的HA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别对氧化铝添加量、第1次搅拌时间、活性炭添加量和第2次搅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以HA回收率和热原的含量作为评定指标,对氧化铝-活性炭吸附法纯化HA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后的条件:氧化铝添加量为80.00 g/L,第1次搅拌时间为1.00 h,活性炭添加量为5.00 g/L,第2次搅拌时间为2.00 h,此时的HA回收率最高,热原含量合格。[结论]对于发酵法制备的HA,用氧化铝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来去除热原比较简便,且处理后的HA热原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叶绿体trnL-F序列对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义披碱草属包括了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裂颖草属和仲彬草属。为深入研究这5个小麦族多年生属的系统地位、母本来源及St染色体组的来源和分化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叶绿体DNA trnL-F序列构建了系统树和网状结构图。结果表明,1)广义披碱草属物种的母本不完全来源于拟鹅观草属的St染色体组,其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P染色体组,Hystrix duthiei及长芒猬草的母本染色体组为Ns染色体组;2)系统树中反映了P、W和St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与H和Ns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3)仲彬草属中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二倍体物种聚类在一起,表明黑药仲彬草和梭罗仲彬草与冰草属的关系较近;猬草属中猬草聚在St支中,而H. duthiei和长芒猬草包括在Ns支中,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染色体组组成;4)5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具有St染色体组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没有形成一个单系组,表明St染色体组在二倍体物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异源多倍体物种中,其St染色体组的质体序列构成了不同的分支,表明St染色体组在多倍体物种中也具有分化;5)亚洲分布的拟鹅观草属二倍体物种可能参与了大部分欧亚物种的起源,北美分布物种的St染色体组可能来源于北美的拟鹅观草属物种;有些物种在多倍化起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重复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996.
贾冬青  孟庆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6-17667,17670
从人均消费水平、城市GDP、人口基数3个角度选取我国107个冬枣需求潜力最大的城市,通过聚类分析法将107个城市分为5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5类城市进行分析,以选取配送中心地址。结果表明:长春、佛山、西安、苏州、成都5个城市最适合建立冬枣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997.
胡单  杨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61-14563,14585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对冬青稞幼苗光合色素、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为西藏河谷农业区青稞苗期抗旱及壮苗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冬青稞果洛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施氮(0、90、180和360 kg/hm2,以纯氮用量计)处理下其幼苗期的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和产量,研究了其氮素调控效应。[结果]在测定期间,叶片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绿素a/b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氮肥对叶片的光合色素、生物量和产量有一定的调控效应,3月14日Car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Chl、Chla、Chlb规律不明显;3月14日以后Chl、Chla、Chlb、Car含量和生物量(含3月14日)以及籽粒单产和千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均以180 kg/hm2氮处理最大。[结论]在冬春干旱的林芝地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改善了青稞的光合色素性状,提高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培育壮苗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调查了施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地蚜灵"防治蛴螬危害的效果,初步划分了蛴螬危害对商品薯外观质量影响的5个级别.栽插时施用"地蚜灵"1次(600 g/hm<'2>)即可较好地防治蛴螬危害,未受害薯块数比例平均86.6%,比对照平均多21.4百分点,建议鲜食甘薯生产上推广使用"地蚜灵"防治蛴螬危害.  相似文献   
999.
植物离体诱变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作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新种质的筛选中。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简况、离体诱变育种采用的技术、抗性突变体的筛选技术以及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离体诱变育种的优势及在百合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灌区尺度氮磷的迁移转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土壤中残留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特征,以前郭灌区典型灌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0组试验处理与小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深度提取水样,进行水质观测和数据处理,主要对铵氮、硝氮以及磷酸盐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氨氮浓度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峰值出现,并随后呈现衰减趋势,在灌水量和施肥量越大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2.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1.5 kg/hm2),在施肥越均匀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小(F1处理比F2处理少0.7 kg/hm2);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硝氮浓度具有与铵氮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灌水量越大、施肥量越大及施肥越不均匀的情况下,进入地下水的硝氮量皆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1.1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0.55 kg/hm2,施肥比例F1处理比F2处理多0.4 kg/hm2),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越大;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磷酸盐浓度在第一次施肥(底肥)呈现一个极大的峰值,然后迅速回落并持续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内(不超过2.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