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8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2篇 |
农学 | 182篇 |
基础科学 | 98篇 |
188篇 | |
综合类 | 1025篇 |
农作物 | 133篇 |
水产渔业 | 62篇 |
畜牧兽医 | 469篇 |
园艺 | 139篇 |
植物保护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赵家冲村农民王化永是邵阳市劳动模范,2010年,他参与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高产试验攻关项目,在示范基地种植150多亩“广占63S/1128”超级稻,经专家现场测产每亩达到872千克,超过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第二期目标860千克。一时间,王化永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 相似文献
102.
棉花——新陆中2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特征新杂棉1号(新陆中29号)属于中早熟杂交棉品种,生育期132d左右,霜前花率90%以上,株型紧凑,直筒型,Ⅱ式果枝,座果节位平均4.7~4.9节,叶型大小中等,生长势旺盛,结铃性强,平均结铃7~9个,铃较大,吐絮畅,絮色洁白,单铃重6.8~7.1g,衣分41.8%~45.1%,纤维长度30.8~31.5mm,马克隆值4.16,比强25.4cN/tex,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性强。 相似文献
103.
104.
在湖北省沙洋县范围内,提起沙洋镇洪岭村四组张常喜的大名无人不知,他是出了名的农机种田大户.2004年1月,当选为沙洋县第二届政协委员,5月11日荆门市市委书记袁良宽同志在市农机局举办的农机作业现场会上,亲自为他颁发了"十佳农机手"证书及奖牌.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进一步弄清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理,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I7、K22×Dan3402个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用于田间性状的鉴定。用复合区间作图模型对2个群体的株高、穗位高表型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武汉和南宁两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到21个株高QTL和27个穗位高QTL;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9%~17.9%;株高和穗位高QTL的作用方式以加性和部分显性为主;第7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108.
10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核不育水稻,是石明松于1973年在一季晚粳稻“农垦58”大田中发现的。1985年10月通过览定,定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并在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名称后加“S”标志之。迄今,对此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研究了原始农垦58S育 相似文献
110.
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于氮素亏缺敏感期分蘖期,设置5个氮肥处理:T0(各生育阶段均不施用氮肥,即空白对照)、T1(各生育阶段氮肥按常量分配)、T2(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不恢复供氮)、T3(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常量恢复供氮)和T4(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倍量补偿供氮),比较各氮肥处理稻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株分蘖数、成穗率和净光合速率、SPAD值、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根系伤流量等有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T4单株产量与T1十分接近,补偿指数CI=0.99,无显著差异,呈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与T1相比,T4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NR和GS活性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随着生育推进,至补偿后期,T4该4项生理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至补偿后期,氮素补偿处理的T4和T3稻株叶片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低于T0、T1和T2,以T4最低,生长促进类激素之和(GA3+IAA+ZR)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比值则显著高于T0、T1和T2。氮素亏缺补偿后第10天根系伤流量以T0最低,T4、T3均高于T1,且T4与T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至补偿后期,T4单株分蘖数及成穗率高于T1、T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分蘖期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有助于诠释水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水稻氮肥施用不当时进行追补及双季早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