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0篇
  1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双季超级早稻的株型特征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移栽后5 d一次性追施氮肥相比,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植株上部三节间的长度,促进壮秆形成和塑造理想株型,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并促进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的提高,提高产量。在移栽后5 d施用20%分蘖氮肥的基础上,在倒二叶期追施30%的穗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茎叶配置,提高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穗肥追施过早易使上部三片叶过长、叶片开张角过大,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下降,后期物质生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穗肥追施过晚不利于前期获得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和较高的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52.
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生育期早、晚稻品种各8个,探讨机插秧条件下生育期表现、以及产量和物质生产力,为双季机插稻适宜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机型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早稻品种生育进程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幼穗分化较晚;不同品种穗分化和发育期、籽粒灌浆期差异小。晚稻品种生育进程的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和抽穗后的灌浆结实期。晚稻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短,灌浆结实期较长。早稻生育期112 d以下、晚稻120 d左右的品种为机插宜栽品种。机插稻谷产量、干物质总产量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早稻分别为0.573 0**和0.668 0**,晚稻分别为0.737 8***和0.582 8**。相同生育期品种,稻谷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存在差异。稻谷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日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提高。要获取双季稻机插高产,在选择适宜生育期品种的前提下,早稻品种应前期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晚稻品种应后期干物质日生产力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双季稻宽窄行机插优于等行机插。  相似文献   
53.
不同基因型早籼稻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基因型早籼稻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为快速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和合理的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持。选用36个早籼稻品种及主要的恢复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红外测温仪,在相同的施肥和灌水条件下,监测不同品种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冠层温度,并分析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冠温差一直为正值,抽穗期不同基因型早稻白天气冠温差与气穗温差呈极显著正相关。早稻产量与孕穗期和抽穗期白天气冠温差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抽穗期夜间气冠温差均呈负相关,其中在抽穗期达到显著水平。抽穗期气穗温差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子与气冠温差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参试品种3个生育期的气冠温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水稻3种温度类型。  相似文献   
54.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相似文献   
55.
高温胁迫下早稻不同品种秧苗根系的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胁迫和常温下,对比研究早稻不同耐热品种秧苗根系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受高温胁迫时,根系生理差异明显.高温胁迫期间,耐热品种农大228的秧苗根系POD、CAT、SOD、ATPase活性均提高,082除SOD活性与对照比有所下降,其他与对照略有增加;热敏感品种茉莉占和协青早B均比对照显著下降.结果说明,在一定的热激条件下,其秧苗根系POD、CAT、SOD活性和ATPase活性有所提高,是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6.
高温胁迫对不同早稻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胚乳灌浆影响的酶学生理特征。【方法】选用水稻耐热型品种082、农大228和热敏感品种协青早B、茉莉占,采用高温胁迫与常温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对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胚乳淀粉合成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9~12 d。高峰期间及之前,胚乳SS、AGPase、SSS和Q酶受高温影响活性上升,高峰之后,除Q酶外,均较对照下降,耐热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影响淀粉积累速率与AGPase、SSS、SS和R酶活性相关显著。【结论】不同水稻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对高温的感应存在差异,AGPase、SSS、SS和R酶是高温影响淀粉积累速率的关键酶。高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与Q酶活性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7.
基于不同播种量的双季机插早稻均匀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机械化栽插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当前水稻机械化栽插过程中存在漏蔸、均匀度差等问题,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影响。本研究以籼型常规稻中嘉早17为材料,在不同播种量(50、70、90、110g/盘)条件下设置机插和手工均匀栽插(模拟机插)2种处理,研究机插均匀度对早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工均匀栽插相比,机插处理漏蔸率高、单株苗数变异大、群体均匀度差,导致成穗率低、穗数减少、群体截获光的能力下降、物质生产量减少,产量明显降低。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群体的机插均匀度提高,与手工均匀栽插处理的产量差距缩小。综合两年产量数据来看,当播种量增加至90g/盘以上时,机插处理的产量并未显著增加,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机插条件下水稻群体田间分布的均匀度是影响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早稻用种量并提高机插的田间均匀度有利于促进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8.
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连续稻草还田减施化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可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稻高产、养分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基于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双季稻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以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试材, 设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等处理, 以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为对照, 施肥处理中氮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晚稻产量、氮磷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 连续6年早稻稻草还田处理有利于协调双季晚稻穗粒结构, 协同维持晚稻产量稳定, 保持与其余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与NPK相比, SI+NPK处理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及总吸收量在生育前期均较低, 生育后期较高, 且P、K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 SI+NPK可显著提高水稻N、P、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 而SB+NPK只比NPK显著提高了K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此外, SI+NPK也比SB+NPK提高了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农学效率、回收率及偏生产力。总之, 早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可稳定晚稻产量水平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实现南方稻区土壤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高产优质早籼稻赣早籼56号的特征特性,并根据近年来该品种在江西南昌周边地区的试验和示范结果,总结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0.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稻田出现杂草发生严重、除草剂用量加大等问题,而杂草发生种类、优势种群出现多样化,增加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导致杂草防除困难,影响了直播稻的丰产与稳产;同时直播稻田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带来的生产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从杂草发生种类、数量及成灾时期、发生差异性(稻作区域、种植方式、直播方式与播种期)、生态学效应及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性,分析了不同种类杂草的防除途径(化学除草、耕种制度与栽培措施),提出我国目前在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直播稻田杂草防治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旨在提高我国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促进直播稻生产的轻简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