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抗真菌基因导入棉花创造高抗黄萎病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真菌的β-3,3-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酶基因导入棉花,在研究建立不同抽花品种的体细胞培养和微茎尖培养再生植株技术体系基础上,采用基因枪法、叶盘法等途径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目的基因,已获多批经卡那霉素筛选的植株,经PCR检验,已得到阳性结果,证明该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棉化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抗源52-128、57-681是我国第一批高抗枯萎病的抗源种质,为了确立抗源种质转育应用的理论支撑,丰富棉花抗性育种的遗传理论,对两个抗源种质的抗性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在所内人工接菌水泥槽病床和大田接菌病圃中,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方法,研究两个抗源经多年病圃和无病地连续种植后的抗性变异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抗源种质52-128、57-681的抗性多年、多代一直保持稳定,且抗性遗传效应好、遗传力高,转育利用价值大,为我国利用两个抗源奠定了基础.全国利用两个抗源转育出了一大批通过审定的棉花抗病品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采取人工接菌水泥槽病床的方法,研究抗源57-681的抗性特异性。结果表明,抗源57-681经过多年诱导抗性筛选,抗性一直保持稳定、持久。且抑菌谱宽,适应区域广,遗传效应高,具有广泛转育利用价值。全国利用57-681作抗枯萎病抗源,选育出一批抗病品种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棉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川棉293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从川737与岱15的杂交后代中经多年病圃综合选育而成的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抗红蜘蛛和兼抗棉铃虫的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5~1996年通过长江流域全国抗病区试和四川省区试,1997年通过国家长江流域和四川棉区生产试验,于1999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性1.1 抗枯黄萎病性。1995~1996年国家抗病区试统一鉴定,川棉239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0,黄萎病指18.55,是长江区试多年来黄萎病抗性有很大提高的第一个双抗新品种。1.2 抗虫性。1997~199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抗螨性鉴…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遗传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棉花抗病遗传机理研究与深入探讨是提高棉花抗病育种成效的基础。国内外学者目前对黄萎病抗性遗传单项研究较多,所得结论由于种种原因(如材料、菌系、方法等)尚存不少分歧,而对所用抗源材料进行综合研究者则甚少。为此,我们对几个国内外陆地棉抗黄、枯萎病品种的抗性、产量及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1990-1992年,选用不同毒力的棉黄萎病菌菌系,对棉花新抗源川737和川2802进行抗黄萎性鉴定。结果表明,两新抗源对其代表菌系抗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棉花高抗枯萎病抗源52-128的抗性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药剂难于防治的病害,我国早在30年代已有报导。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培育抗源种质又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抗病育种研究,培育成我国第一个高抗棉枯萎病抗源52-128,它的育成推动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迅速发展,为棉花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主要抗源。60年代后全国利用抗源52-128转育出大批衍生品种,在棉病区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因此,研究抗源52-128的抗性和利用,对我国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1材料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个抗病亲本与一个感病亲本正反交作抗性遗传试验结果,表明抗枯萎病的遗传效应是呈不完全显性,杂种一代的抗性表现趋向母本。五个抗病亲本对我国三个生理型的五个菌系无分化性的互作反应,这些亲本在零星病地种植两年,抗性没有下降趋势,说明这些抗病品种不仅抗性稳定,而且适应性广。但杂种后代在零星病地种植一年的抗性,与在病圃种植无显著差异,第二年抗性降低,因此,在抗病育种过程中,杂种后代F_1可以在零星病地种植,但F_2必须在病圃内进行筛选,才能获得较多的抗病个体。  相似文献   
19.
1990~1992年,选用不同毒力的棉黄萎病菌菌系,对棉花新抗源川737和川2802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两新抗源对其代表菌系抗性良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引起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种群是尖孢镰刀菌及腐皮镰刀菌.为了有效防治中药材根腐病,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通过不同生态区的土样采集,采取病原菌诱饵法及稀释平扳法分离菌株,经筛选、纯化得到抑菌拮抗效果达80%以上的哈茨木霉生防菌T23;不同剂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哈茨木霉T23生物制剂7.5kg/hm^2效果最佳,田间防治麦冬、丹参、川芎等中药材根腐病效果达70%以上,显著优于50%多菌灵粉剂,比对照增产14.2%~24.5%.大面积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