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解决生产中缺少防治花生褐斑病高效药剂的问题,进行了14种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的田间试验。发现在14种杀菌剂中,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对花生褐斑病病指防效最高,达91.24%;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起到较好的防病作用,病指防效分别达84.49%、82.34%、78.93%和76.35%。不同药剂处理小区测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区相比,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增产率最高,达23.40%;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表现出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分别达到14.93%、10.45%、8.83%和7.84%。  相似文献   
12.
由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难以控制,常因再侵染次数多,暴发流行而导致严重损失。卵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因此具有产生纤维素酶能力的生防菌能够更好的用于防治卵菌门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检测试验结果显示,SY286菌株代谢产物中含纤维素酶,菌落周围透明带宽度达5.9mm。根据已报道的纤维素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了561bp纤维素酶基因相关片段,经Blast比对,该与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即为SY286基因的核心序列。根据此片段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ailPCR)得到其上下游序列,经拼接获得完整的纤维素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命名为SY286基因)。该基因序列ORF长度为1494 bp,编码1个含49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55.04k Da,理论等电点PI为8.12。经Blast比对,该序列与内切β~(-1),4-葡聚糖酶编码序列相似性达99%,确定SY286基因为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并利用SDS-PAGE电泳对该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结果进行了检测。经0.5mmol·L~(-1)的IPTG诱导下,重组菌在15℃、22℃、30℃和37℃条件下的表达产物均可在PAGE凝胶上出现特异性条带。经检测重组菌具有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为研究纤维素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以及SY286菌株抑菌分子机理研究和菌株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毒力活性。9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毒力活性。10%已唑醇 EC 毒力最强, EC50为0.0989μg /ml;50%咯菌腈 WP 、25%苯醚甲环唑 EC、25%吡唑醚菌酯 EC 毒力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223、1.3823、1.5371μg /ml;50%嘧菌环胺 WG 毒力最弱,EC50为84.7805μg /ml。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用于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有效生防资源,从阜新、沈阳、锦州等辽宁花生主产区采集到健康叶片60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微生物563株,其中细菌435株,真菌98株,放线菌30株.其中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共34株,抑制作用最强的为菌株BP-1,其对花生网斑病菌的抑菌带宽度达27.0 mm.抑菌谱试验表...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3个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经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胁迫后O2-、MDA含量和防御酶系含量变化的测定,分析其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接种褐斑病菌1~15 d内,O2-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O2-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7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5 d达到最大值;对MDA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9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13 d达到最大值。接种病菌后叶片中CAT、SOD、POD、PAL和PPO的含量对比分析表明,鲁花11号最高,花育20号次之,粤油7号最低;3种花生品种受侵染后病情指数与防御酶含量均呈负相关,且SOD及PAL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后,叶片内氧阴离子及MDA暴发时间和含量变化与花生品种抗性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应答时间越迅速,叶片细胞遭受破坏越小,细胞功能丧失越少;不同花生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水平存在差异,褐斑病菌胁迫可引起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且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防御酶含量越高;SOD和PAL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对褐斑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PEAMT即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是合成磷酸胆碱的关键酶,磷酸胆碱脱磷酸后形成胆碱,胆碱经两步连续反应合成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无毒的小分子渗透调节剂,可以在植物体受到外界胁迫条件下起保护作用。文章就近年来植物PEAMT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进展作了概述,该基因的表达受多种胁迫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辽宁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网斑病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及凹载玻片萌发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为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辽宁地区14个市的119个花生褐斑病标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根据科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菌落形态、气生菌丝、分生孢子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rDNA-ITS核酸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表明,花生褐斑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生长初期菌落呈黑褐色,近圆球状,质地硬,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