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1试验设计1.1参试品种凤01010、凤03135、彝豆一号、云豆06、保山大白豆(对照),共5个品种。1.2小区设置试验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300m2,处理间沟宽40cm,深30cm,密度18万株/hm2,四周设保护行。2试验实施2.1试验地点试验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的白塔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保山市小春种植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其为全市的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来,保山市油菜生产发展情况,讨论了当前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油菜密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4.40万株/hm2,全生育期施肥:纯N 138.00 kg/hm2、纯P120.00 kg/hm2、纯K 183.60 kg/hm2、纯B 1.65 kg/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性,产量达3 797.25 kg/hm2,可作为保山油菜密度肥料优化栽培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冷凉山区稻田改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800m以上的冷凉山区常年种植水稻,但单产低,仅1 500~5 250kg/hm2.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技术创新,在该地区研制推广稻田改种玉米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是冷凉山区粮食持续增长的一条新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了龙陵县康丰糖业公司勐糯分公司蔗区的甘蔗生产现状,提出了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是蔗糖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蚕豆大麦套种增产控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品种、多行比、三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筛选蚕豆、大麦套种的增产搭配组合和控病效果好的栽培行比模式。经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优选出了增产显著的蚕豆、大麦套种组合和行比栽培模式,并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蚕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芳  张健  许金波  李龙  汲铮  沈晶 《蚕业科学》2006,32(4):537-542
基于为蚕业科研机构正确制定创新战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的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蚕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有19家蚕业科研机构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蚕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必须加大对蚕业科研机构的投入,重视蚕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蚕业科研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温凉山区油菜的生产特点,开展了温凉山区油菜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以10月27日播种处理最合理,平均亩产、单株有效角果数、受冻率和受冻指数与其他所有处理达极显著水平;株高和角粒数达显著水平。试验研究证明,在海拔为1 800 m左右的温凉山区种植油菜的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能够适当避开冷冻害的影响,实现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19.
运用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混合播种,探索混播对小麦条锈病的自然控制效果与品种混合数目之间的关系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不同的生育时期,控病效果不同,最明显的时期为条锈病高峰期即孕穗期和抽穗期;控病效果最佳的组合是ABCDEF处理和ABC处理,即6个品种和3个品种混播的处理,平均防治效果达6.3%和4.5%。  相似文献   
20.
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技术的优越性;结合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应用的实际,分析稻茬田油菜半免耕增效特点;初步总结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