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万宁市槟榔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2年调查了万宁市主要槟榔园的害虫发生情况,发现椰心叶甲、红脉穗螟、黑刺粉虱、椰园蚧、矢尖蚧等对槟榔危害较为严重,其中前2种害虫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几种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2.
在深圳连续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结果表明:放蜂45d后,其中3个放蜂点的蛹寄生率分别为72.00%、92.78%和89.44%,椰心叶甲啮小蜂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种群;180d后,各放蜂点的椰心叶甲虫口密度分别由87.4、78.4和133.0头/株(包含成虫、蛹和幼虫)下降到5.6、23.6和3.0头/株,此时椰心叶甲的种群密度不足以对椰树或其他棕榈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说明在城市内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开展对椰心叶甲的饲养及其两种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培育繁殖研究。采用室内饲养培育为主,野外采集补充为辅的方法。饲养培育从原来采用的“两室繁蜂法”改进为现在的“五室繁蜂法”,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日产量分别是原来的3倍和4倍,而且蜂种质量优良、寄生率高,能保证大田释放控制效果。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40%~50%,最高可达100%。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47%。  相似文献   
44.
红棕象甲在海南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描述了海南地区红棕象甲的生活习性,及对一些棕桐科植物的为害症状,为害规律,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了明确海南油茶炭疽病的病原,对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分子序列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3.0~20.3μm×3.7~6.2μm;基于转录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与胶孢炭疽菌标准菌株处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其自展支持率达100%;碳源、氮源、温度和p 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差异均显著,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海藻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 H值分别为28℃和6。据此将海南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  相似文献   
46.
椰子新品种‘文椰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椰4号’是从‘香水椰子’中选育出的椰子新品种,植株矮小,平均单果质量870 g,椰肉蛋白质含量7.1%,脂肪含量48.5%,椰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味甜浓香,适宜作为鲜果食用。  相似文献   
47.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毁灭性病害, 现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海南槟榔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化病病原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归纳了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了中国槟榔产业发展前景及槟榔黄化病发展趋势, 进而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农户5方提出了建议?最后, 对槟榔黄化病治理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对海南省主要槟榔产区槟榔园中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诱捕,并评估了目标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在采集的150份土样中共有12个土样经检测发现含有昆虫病原线虫,检出率为8%。其中,屯昌、定安和万宁三个市县采集的土样中检出的带线虫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2.90%、11.76%和10.00%,而海口和保亭土样中未检出昆虫病原线虫。在室内以大蜡螟为试虫测试线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诱捕的12个线虫种群均对大蜡螟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致病力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20 h校正死亡率21.11%~72.22%)。选取致病力较高的Tc05、Wn01和Wn09样本测试对红脉穗螟3龄幼虫的致病作用,结果显示在600 IJs/mL线虫液处理后24 h,Wn01种群对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半致死浓度LC50为283.70 IJs/mL;Tc05和Wn09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相近,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67%和65.00%,LC50分别为504.75 IJs/mL和502.70 IJs/mL。研究表明,Wn01,Tc05和Wn09线虫种群对红脉穗螟幼虫具有一定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49.
对引起大蒲葵叶斑病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neglec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该茵适宜在偏酸性基质中生长,最适pH值为5;供试碳源对茵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供试氮源中磷酸二氢铵较有利于茵丝生长.  相似文献   
5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0.5~4 d内的椰心叶甲3龄和4龄幼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抑制;酯酶(E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揭示了椰心叶甲幼虫对寄生产生的生理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