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SDS-PAGE浓缩胶浓度为7.5%,分离胶浓度分别为9%、10%、11%、11.5%、12%、13%、14%、15%、16%的凝胶系统,探讨不同分离胶浓度条件下椰子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胶浓度对亚基电泳分辨率的影响非常明显.分离胶浓度为11%~12%时,蛋白质亚基的分辨效果很好;当分离胶浓度为11.5%时,椰子贮藏蛋白亚基的分离效果最好,可以得到9条清晰的亚基条带.  相似文献   
32.
棕榈植物病害浸渍标本保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溃标本是植物病害标本的重要类型,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原植物的形态、色泽和质地.文章对5种棕榈科植物病害标本的保绿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乙酸铜热处理法制作而成的病害标本最能保存植物原色,标本绿色鲜亮,有一定的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部分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的敏感性达3.0×101 copies/μL级别,是常规RT-PCR敏感性的100倍;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48x+42.957,扩增效率为102%,相关系数R2为0.9992;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他槟榔病原物及内生菌不会对本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文昌等4个市(县)采集的181份疑似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5%、86.95%、89.65%、73.68%,其阳性的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59×107copies/μL,表明海南部分地区APV1病毒载量较高、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椰心叶甲饲养人员实施量化考核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椰心叶甲寄生蜂的生产效率,大大节约了寄生蜂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5.
在油棕传粉象甲人工饲养过程中,原有的成虫饲养装置存在2点突出问题。改进成虫饲养装置并比较改进后的饲养效果,发现改进后的油棕传粉象甲成虫饲养装置的人工饲养效率显明提高,为油棕传粉象甲规模饲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芦荟(Aloe. )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L.物,叶片厚实多肉,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医疗、美容、保健、食用、观赏等多种功能,素有“多用良药”、“天然美容师”、“家庭医生”等美称。人类使用芦荟已有余年历史,在美国、4 000法国、日本、朝国等国家,芦荟产业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据悉,目前世界上以芦荟开发的系列产品达多种1 500《1]。目前我国芦荟种植面积约700hm2,分布于海南、云南、四川、福建、吉林、上海、贵州等地区。芦荟采用传统的扦插方法繁殖,繁殖速度慢,远远满足不了芦荟产业发展的需要。芦荟组培苗的培育成功,为…  相似文献   
37.
黄单胞属植物病原细菌寄主非常广泛,能引起许多种重要经济作物发生病害。黄单胞菌在寄主组织内的侵染和繁殖取决于分泌的多糖、脂多糖、吸附素和III型分泌系统等毒性因子。细菌毒性因子的协调表达是通过群体感应途径、双组分系统和Clp、Zur、FhrR、HrpX和HpaR等转录后调控因子精细调控的。此外,毒力基因表达还受RNA结合蛋白RsmA转录后控制。在本综述中,我们对黄单胞菌控制分泌毒性因子的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38.
利用海南棕榈科植物资源建立棕榈科植物品种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在海南建立棕榈科植物品种园的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根据棕榈科植物各品种特点,提出品种园的一些田间设计构想及实行措施。  相似文献   
39.
嫩果型椰子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椰子属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椰子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水果,树姿优美,具热带风光特色,目前栽培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椰子是典型的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我国在海南发展椰子有较高的生产价值,其他地区主要作为环境绿化树木.目前,海南椰子种植面积约4.6万 hm^2,年产椰果2.26亿个.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红棕象甲幼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其中毒后的行为学反应。[方法]采用经口注射法,研究了吡虫啉处理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致死中剂量和致死中时间,并分析了经药剂处理后红棕象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在供试剂量下,吡虫啉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无显著差异,随供试时间延长,致死中剂量(LD50)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在处理后96 h的LD50为每头0.43μg。(2)在每头25μg剂量吡虫啉处理后10~11 min,红棕象甲幼虫丧失活动能力,而在每头62.5~500μg剂量处理中,试虫丧失活动能力的时长介于1~30 min。(3)吡虫啉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毒理学症状随处理时间延长依次主要表现为:虫体蜷缩、皱缩、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松软、体壁僵硬、平衡感缺失后恢复等,其中抖动、口器持续大张、体壁僵硬等现象随时间的延长会反复交替出现。除口器持续大张状态外,其余各状态的出现频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在处理后48 h出现。(4)高剂量下个别试虫会出现内容物崩出的现象,且高剂量会更快的完成各毒理学症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