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2篇 | |
综合类 | 33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吉林省发现的高粱叶部细菌病害,经病菌分离、培养、接种及细菌学性状鉴定,确认其为Pseudomonas and ropogonis(E. F. Smith)Stapp. 相似文献
4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3.
通过霉菌培养鉴定、RF—510—TCS—Z薄层扫描、鸭雏饲养毒性观察等试验,对送检料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22—28μg/kg,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此量不致于引起鸡的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4.
几种樟树叶片结构比较分析及其与抗寒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对猴樟、芳樟等几种樟树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表明:叶片解剖结构的叶片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等13项指标聚为5类,依据相关指数的大小,从中筛选出角质层厚度、栅/海、细胞结构疏松度、叶脉突起度及海绵组织厚度等5项指标与樟树抗寒性密切相关.隶属函数法评判结果显示以猴樟的叶片解剖结构最有利于其抗寒,其次为芳樟、本樟和尾叶樟,而沉水樟叶片结构最不利于其耐寒.另外,发现细胞结构紧密度对几种樟树的排序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也可用于樟树的耐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45.
小麦种子用多菌灵拌种后经贮藏20~80d,在田间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治并无增效作用。用SP7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拌种后经贮藏和未经贮藏的种子经稀盐酸洗净后发芽的幼苗与对照幼苗体内均无多菌灵存在,而未用盐酸洗的拌种的幼苗均有多菌灵存在,但其内吸量并不因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与田间防病试验的结果相符。比较多菌灵干拌、湿拌、浸种、闷种等种子处理方式的防效与内吸量的关系,以干拌防效最好。其内吸量亦多,浸种较差,内吸量亦少。多菌灵自种子发芽后即开始内吸,随幼芽生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或称大豆细菌性疫病[Pseudomonassyringaepv.glycinea(Coerper)Young,Dye,&Wilkie]在我国及世界大豆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大豆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也不同,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感病品种上,轻者可减产5%~10%,重者则可达到30%~40%;感病重时可使籽粒变色,降低商品价值。据报道,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生理小种不完全相同。各地培育的品种是… 相似文献
47.
土壤氮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氮素的增加会提高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采用de Wit取代试验和增施氮肥的方法,在盆栽条件下,依据植株形态结构、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等变化,研究了不同水平氮[0(CK)、6、12、18、24 g/m~2]添加对入侵植物节节麦与小麦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节节麦与小麦的生长发育及种间竞争关系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单种时,节节麦与小麦均表现了对氮营养的响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冠比、叶面积比呈下降变化,依据总生物量及总叶面积增幅大小可知节节麦氮响应能力大于小麦;混栽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节节麦与小麦根冠比同样呈下降变化,当施氮量大于12 g/m2时,节节麦根冠比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小麦则不明显,由此说明竞争条件下节节麦对氮素的敏感程度大于小麦。此外,除茎生物量及叶面积比外,节节麦其余5个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大于小麦,节节麦对氮肥的高响应能力可能与其高效率的氮肥利用率有关。依据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计算得出的相对竞争强度及竞争攻击力系数结果显示,增施氮肥明显提高了节节麦的竞争效应及其地下部分竞争资源的优势。基于本文研究结果,节节麦在氮响应能力、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方面均大于小麦,这可能是导致其在麦田中得以快速扩张蔓延的重要原因,而当前大气氮沉降逐渐增加的现状必定会促进节节麦的入侵,增加本地群落的可入侵性。 相似文献
48.
49.
战略性肥料管理是综合杂草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中的P也是决定入侵植物生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探讨 P 添加对高 N 条件下入侵植物节节麦生长及竞争能力的影响,旨在为冬小麦田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P 添加对高 N 条件下节节麦和小麦的生长发育及种间竞争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 N 条件下,单种节节麦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及总生物量均随着 P 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依据上述指标的增幅可知,节节麦对高 N 条件下 P 添加的响应能力大于小麦;此外,随着 P 添加量的增加,节节麦的根冠比不断增加而叶根比则呈持续下降,表明其通过增加对根部的投入以适应高 N 条件下土壤中 P的变化,而这也可能是由于 P 添加引起节节麦对 N 的高需求,而试验中设置的高 N 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结果。(2)单种及混种条件下节节麦株高、叶面积等 7 项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值分别为 0.31、0.48,明显大于小麦的 0.25、0.43,由此表明,节节麦以相对较高的可塑性适应高 N 条件下土壤中 P 的变化。(3)不同 P 添加处理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值均大于 0,并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这表明高 N 条件下 P 添加提高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在当下冬小麦田土壤中含 N 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不科学的 P 肥管理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危害。 相似文献
50.
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生产。节节麦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讨赤霉素(GA3)浸种对其破眠及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节节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利用0、100、200、300、400、500 mg·L-1的GA3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并检测了500 mg·L-1 GA3及蒸馏水处理节节麦种子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MDA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GA3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0 mg·L-1 GA3处理最为显著。此外,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表明节节麦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条件;2)与蒸馏水处理相比,500 mg·L-1的GA3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有利于发芽的方向发展。此外,500 mg·L-1GA3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处理,最终促进了节节麦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