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821篇
基础科学   245篇
  312篇
综合类   1812篇
农作物   218篇
水产渔业   335篇
畜牧兽医   949篇
园艺   304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粪、稻草、菌荆混合堆肥与单纯猪粪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在猪粪中添加稻草和菌剂堆肥,全氮损失减少,损失量为3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80%,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21%;而单纯猪粪堆肥其氮素损失7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38%,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59%。堆肥过程中主要是氨态氮和有机氮的变化,硝态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2.
苏州被誉为"丝绸之府",栽桑养蚕历来是我市农村的传统特色产业,曾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加上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与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一样,苏州蚕桑业遭遇稳定和发展难题。本文简述了我市蚕桑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蚕桑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精品蚕业"发展思路,巩固和发展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蚕业向高效、生态、外向的现代蚕业转变,促进苏州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其中养殖淡水鱼产量占世界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3%。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48万吨,其中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为1562万吨,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占中国养殖产量的73%。  相似文献   
84.
针对水产品四环素残留的便捷化精准检测难题,该研究研制了一种四环素含量检测的便携式直读光电化学装置,并探究了装置用于鱼肉四环素残留检测的可行性。装置分别以LED和STC89C52单片机为激发光源和控制核心,利用设计的光源暗室避免外源光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LED激发光源的输出信号稳定,装置对于光电流信号的采集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进一步基于丝网印刷电极构建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采用所研制装置对信号进行采集与处理,最终以OLED显示器直接读取抗生素浓度信息。该方法对于四环素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0-11~1?10-8 mol/L,检测限为3?10-12 mol/L,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对于鱼肉四环素残留检测的回收率为92%~94%,为水产品四环素的精准现场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5.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耕地连片度、耕地空间连通格局分析了耕地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耕地质量及其连通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从耕地综合质量来看,兴国县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面积分别为6204.95、16.03172、19321.79、3573.7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75%、35.52%、42.81%、7.92%。总体来看,兴国县中等质量耕地居多,占比为78.33%。从耕地连通性来看,兴国县耕地连片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分别为24731.44、6199.73、3131.54、7397.71、3671.8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4.80%、13.73%、6.94%、16.39%、8.14%,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破碎化。将耕地质量三等以上、连片程度四级以上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37029.6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05%,与原有划定基本农田相比,实现了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总体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有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6.
李鹏程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水产学报》2021,45(11):1843-1853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以解析生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灵活处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结构复杂,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与应用。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口虾蛄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口虾蛄资源分布模型,同时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GMDH)、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和自适应算法(adaptive algorithm)分别对模型输入变量、初始权值和隐节点数目3方面进行优化,构建7种不同组合优化模型。结果显示,7种模型的优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单方面和两方面组合优化模型预测性能基本保持一致;而三方面共同优化其均方根误差与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35和1.94,较初始模型的0.52和2.40更小,且相关系数最大为0.45,表明模型优化效果最好。对比优化前后发现,口虾蛄资源密度随纬度和底层盐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随底层温度的升高,口虾蛄资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最优模型较初始模型增加水深为关键环境因子,对口虾蛄的资源密度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开发了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优化的方法,证明了参数优化对BP模型的预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模型优化对于分析口虾蛄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以辊式制粉粉路中的水冷却式光辊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通水流速及磨辊转速下磨辊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磨辊内部冷却水及辊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通水流速介于3~6 m/s时,辊体温度同通水流速近似成线性负增长;通水流速至6 m/s时,辊体温度趋于动态平衡。磨辊转速介于400~500 r/min时,辊体后部降温效果优于前部;磨辊转速至500 r/min时,辊体温度呈上升趋势。分析可得,最佳通水流速为6 m/s,最佳磨辊转速为500 r/min。研究结果可为磨辊冷却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模型数据的方式,研究三调数据与现有森林资源地类属性及空间拓扑的高效衔接条件.以此推广到三调数据与现有湿地资源或草原资源等自然资源数据的"1+N"地类衔接方案.实现基础调查与专项调查统筹谋划、同步部署、协同开展,形成"一张底图"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89.
运用无人机的遥感影像来调查林地状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精度,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无人机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图像采集与预处理、数据扩增、模型训练和测试4个阶段。首先对无人机采集到的遥感图像进行主观质量打分,分别获取同一区域不同阶段图像的质量分数;然后运用图像旋转和剪裁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数据扩增,将扩增后的图片和原始图片融合作为实验数据集;其次在Caffe深度学习框架中构建基于CNN深层特征的回归模型,并训练;最后,根据已建立好的深度回归模型和学习到的参数,预测无人机遥感图像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准确的评分效果,在保证客观打分的同时,能基本保持和人眼视觉的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90.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湖南东安2年发生1代,以大龄幼虫在蛀道、成虫在蛹室或土中越冬。成虫主要靠爬行活动,飞翔能力弱,具假死性。成虫具夜出昼伏活动规律,即傍晚上树行取食和扩散等活动,早晨回到树干基部或土缝中。成虫需取食松枝作为补充营养。成虫不趋光,不趋糖、醋、啤酒、潲水气味。成虫个体比其它地方的要大。地被物为蕨类植物和灌木且覆盖度较大的林分危害严重。2年生以上松树均可受害,15年生以下松树林木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