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国60 a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一大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30 a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农产品基本供给平衡,部分品种有余,农村初步繁荣,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当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农业发展也产生一系列问题.研究当前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播期对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播期对再生稻的影响蔡亚港,吴少宏(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354303)(武夷山市种子公司354303)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属暖地温地交接地带,具有种植双季稻的气候条件。于1990年起在这个村推广汕优63杂交稻与双季早稻同期播种,留茬蓄养再生稻的耕作制。1...  相似文献   
33.
34.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对5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明确:(1)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2)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的“同种”蘖;(3)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4)在供试条件下,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和72%,移栽后20d内出生的分蘖为39%和27A%,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36.
根据以前几报研究,再生稻有赖地上部茎生腋芽的萌发成穗,再生腋芽在头季抽后27天左右进入一次枝梗分化,于头季抽穗后20天施用芽肥对腋芽的萌发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芽肥对于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阐明芽肥生理效应,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在福建省北部山区的武夷山市黄村基点进行,供试品种为汕优63。头季稻齐穗后20天施芽肥。设缺N、低N(2公斤/亩)、中N(4公斤/亩)、高N(8公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 对5 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 明确:(1) 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 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 (2) 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 片新生叶的“同伸”蘖; (3) 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 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 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 (4) 在供试条件下, 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 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 和72 % , 移栽后20d 内出生的分蘖为39 % 和27 % , 其后出生的分蘖为2 % 和1 % 。结果表明, 培育多蘖壮秧, 合理密植, 促进移栽后20d 内分蘖出生, 抑制其后分蘖萌发, 是杂交稻提高成穗率, 培育多穗大穗兼容的高产高效群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8.
Ⅻ报 再生稻生产效益调查分析黄育民,李义珍,蔡亚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水稻再生栽培历来被推崇为一种省工省本高效的稻作技术。几年来,水稻再生栽培在我国有大面积推广种植,使得这种稻作技术在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  相似文献   
39.
优质早籼稻佳辐占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稻的大多数品种米质低劣,逐渐被挤出市场,导致近年来早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培育和推广优质早稻品种成为紧迫的课题。厦门大学育成的优质早籼品种佳辐占,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4年推广6.7万hm^2,成为发展福建早稻生产的希望之星。据福建省和华南多省的试验示范,佳辐占表现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较抗稻瘟病,农艺性状和米质优良。现将多年观察结果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前三年连续进行催芽肥试验,肯定了最高施肥量为每亩尿素18公斤,最佳施肥期是头季稻齐穗后18天施2/3肥料,成熟收割后施1/3肥料。本次以3种元素4种化肥再作对比,以期摸清NPK元素和N素不同品种化肥作催芽肥效应。材料方法本试验1991年在武夷山黄村示范片进行。设5个处理: a.每亩尿素12.5公斤,纯量5.25公斤; b.碳铵43.75公斤,纯量5.25公斤; c.碳铵+过钙各21.87公斤,纯量各2.625公斤,计5.25公斤; d.碳铵21.87公斤+氯化钾5.25公斤,纯量各2.625公斤,计5.2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