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原菌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8种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及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 供试的食品添加剂对5种芒果采后病害病菌的毒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邻苯基苯酚钠对5种病原菌的平均EC50值和平均EC90值均最小,分别为14.05 、49.06 μg/mL,其次是阿魏酸和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钠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52%和59.32%,其次是阿魏酸和肉桂醛;阿魏酸处理的果实贮藏时间最长,平均贮藏时间达15.51 d,其次是脱氢乙酸钠和甘草抗氧化剂,而毒力最大的邻苯基苯酚钠易伤果。综合分析,脱氢乙酸钠、阿魏酸和肉桂醛等食品添加剂适用于芒果的采后保鲜处理。  相似文献   
52.
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相似文献   
53.
改良CTAB法提取高质量香蕉叶片总R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巴西香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纯香蕉叶片总RNA.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香蕉叶片总RNA的28S、18SrDNA条带清晰、整齐,A260/A280值大于2.0,无需任何纯化处理即可用作香蕉MuACTIN基因的扩增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了带型清晰的目的条带,说明利用此法分离的RNA纯度和浓度符合RT-PCR的要求;而CTAB法提取的总RNA产量较低,且纯度不高.说明改良CTAB法能有效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香蕉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总RNA.  相似文献   
54.
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综述了壳聚糖的诱导抗病及抑菌机理,指出壳聚糖在离体条件下能诱导植物增强自身防御反应,产生广谱抗性,还能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而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但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的机理研究还存在诱抗信号在细胞间的传递路径不明、壳聚糖对于不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机理是否相同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5.
杧果象是杧果的重要害虫,该类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质量,对杧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调查发现杧果果肉象和果实象在云南发生为害严重,发生程度不一,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受害重。采用溴甲烷对采后的杧果鲜果及新鲜果核进行熏蒸处理,结果表明:在20-25℃,常压下使用72g/m3溴甲烷熏蒸鲜果、新鲜果核3h或使用24、36g/m3溴甲烷进行熏蒸鲜果6h,可100%杀死果肉及果核内的杧果象且果实外观、风味未发生改变,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为了明确海南省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从海南省4 县市分离获得12 株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菌株并对其进行13 项生理和7 项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13 项生理特征中有9 项[耐盐性(1%~3%)、pH(5.0~8.0)、吐温80、醋酸盐、蔗糖、α-半乳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反应结果完全相同,但对果糖、葡萄糖、鼠李糖和木糖等碳源的利用却有明显差异。在7 项生化试验项目中,除HNMG15 产H2S试验为阴性外,其余供试菌株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明胶水解及产硫化氢等生化试验结果则完全一致。利用NTSYS-pc 2.10 软件采用Jaccard’s 相似系数和UPGMA方法对12株供试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菌株可以聚成一类,由此可以说明海南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在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形成黑色素化的附着胞从植物体表面直接侵入寄主是香蕉黑星病菌主要的侵染方式.通过利用Genome Walking方法对香蕉黑星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编码基因之一的小柱孢酮脱氢酶基因SCD进行克隆, 得到其序列全长为1696bp.序列测定及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括完整的开放读码框(738bp),其中含有一个长29bp的内含子,编码203个氨基酸.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在5'端调控序列中发现几个典型的真核生物顺式调控元件TATA motif、CAAT-motif、TGAC -motif、ACTGC -motif等.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手段.  相似文献   
58.
果胶裂解酶是炭疽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的一类重要水解酶。本研究在杧果炭疽病菌中克隆获 得了 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 Cgpel1、Cgpel2 和 Cgpel3,DNA 全长分别为 1 037、1 498、1 089 bp,cDNA 全长分别为 975、 1 380、978 bp,分别编码 324、459、325 个氨基酸,均含 1 个果胶裂解酶保守结构域,均有典型的信号肽,不存在跨 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中 α-螺旋分别占 16.05%、20.26%、16.92%,延伸链分别占 28.09%、21.79%、29.54%,β-转角分 别占 5.86%、8.93%、7.38%,无规则卷曲分别占 50.00%、49.02%、46.15%。Cgpel1、Cgpel2 和 Cgpel3 的氨基酸序列 分别与 C. tofieldiae(KZL77240.1)、草莓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XP-007274932.1)、C. incanum(KZL84476.1) 果胶裂解酶序列相似度在 93%以上。qRT-PCR 分析发现,3 个果胶裂解酶基因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持续高效表达,但 在漆酶基因 Lac1 敲除突变体中,表达均下降约 90%。可见 Cgpel1、Cgpel2 和 Cgpel3 是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成员,序 列差异较大,在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受漆酶基因 Lac1 影响。  相似文献   
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体现一个科研单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例,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管理和资助情况等方面着手,深入剖析农业科研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政策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精细组织策划、完善文本质量等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和提高资助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0.
云南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云南省芒果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进而为防治云南省芒果病虫害提供依据,为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于2008~2010年期间,根据芒果的种植分布、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定点调查、走访、询问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芒果主产区病虫害分布、危害及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云南省芒果病虫害94种,其中病害23种,害虫7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