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455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285篇
  233篇
综合类   2027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1135篇
园艺   410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金斗峪村的村头住着一对孪生兄弟。东院住着哥哥李龙,娶妻翠花,他俩人高中时是同学,干活儿使巧劲,种田讲科学,人称翠花是“有头脑。”西院住着弟弟李虎,娶妻彩霞,居家过日子收支有账,笔笔有宗,人称彩霞是“小算盘”。彩霞是勤俭持家的好手,她常说:“家有能搂钱的耙,不如有个好装钱匣。”姐妹们喊她“小算盘”时,她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哥儿俩年前先后成亲,“南长垄”那块一等好地,哥儿俩每家18条垄,合6亩来地。  相似文献   
2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迁飞害虫, 在我国已呈严重暴发态势, 对我国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药防治是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安全和施药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田间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践和效果, 评估了8种田间常用防治药剂的环境风险及其对施药人员的健康风险?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的首推农药,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首推生物药剂,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须谨慎使用?本研究从农药应用风险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草地贪夜蛾合理用药建议, 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混栽稻区稻飞虱的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栽稻区稻飞虱历年发生的特点,分析稻飞虱近年大发生的原因,找到防治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4.
在光周期调控高等植物开花途径中,伪应答基因家族(pseudo response regulator, PRR)位于核心环节中央振荡器内,是重要的调控基因,既要保证输入信号的振荡处理又要调控节律信息向下游基因的传递。根据多种作物开花表现分析,PRRs基因是开花抑制因子,过表达时植物表现晚花。进化树分析伪应答基因家族主要分为PRR1 (TOC1)、PRR3/PRR5、PRR7/PRR9三个分支,在核心振荡器中按照时序依次表达。本研究总结了4种常见作物和2个其他植物中,PRRs基因的作用及与其他重要相关基因间的调控关系当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为评价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引发的膳食风险。2016年-2018年开展了3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构建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马铃薯样品使用2%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外标法定量,UPLC-MS/MS检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为3%~8%。12地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2次,最后1次施药后14、21 d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量分别≤0.018 mg/kg和≤0.01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吡蚜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33 9 mg/kg,风险商(RQ)为86.4%。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6.
国内有关家兔球虫种类的报道和描述有裴锡庚、石侍学(1958);江静波、廖月霞(1959);孙希达(1966);蒋金书(1979、1981),以及陈福强、左仰贤(1980),共记述了10种。其中包括无余体艾美球虫(Eimeria irresidua),但尚未见有黄艾美  相似文献   
27.
分析赣州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介绍了"一大四小"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建设的概况,并提出了相关的管护措施,以为高速公路通道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紫顶子银盘的学名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顶子银盘是山西管涔山当地山民传统食用的野生蘑菇之一,但紫顶子银盘没有对应的学术名称,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和ITS分析,证实紫顶子银盘的学名为烟云杯伞(Clitocybe nebularis)。  相似文献   
29.
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玉米及其土壤中同时检测烟嘧磺隆、莠去津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含体积分数为2%的甲酸)提取,基质固相分散净化后,用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除草剂的仪器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0 6;玉米和土壤样品中3种除草剂的添加水平在0.02~0.5 mg/kg时,平均回收率均为78.9%~117.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6%,日间 RSD 均小于13.9%。 3种除草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小于7.1μg/kg。  相似文献   
30.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 微区,采用将15N 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 NH+4-N和NO-3-N 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 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XP 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 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 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 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