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土地当量比、产量当量、产值当量等不同量化指标,对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套作大豆产出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薯豆套作复合群体光合参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作物品质及调查间套作系统中杂草生长状况等,研究马铃薯间套作大豆的生理效应及微生态效益。结果表明, 马铃薯套作大豆的模式(薯/豆)显著提高了日照利用率、≥10 ℃温度利用率、绿色期降水利用率及地面覆盖期利用率,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单位面积产量间作当量比、产值间作当量比分别为1.53和1.49。由于马铃薯对氮素和钾素吸收量大,而大豆对磷素比较敏感,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养分吸收互补特性,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化肥施用量。马铃薯/大豆连续套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连作障碍;还能降低马铃薯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商品薯率、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马铃薯套作大豆栽培模式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提高土地产出量及可持续利用性的优势,同时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在西北沿黄灌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2.
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为了寻求能够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的耕作模式,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湿筛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环刀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无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3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其中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效果最佳.在0~10 cm土层中,NTS处理的土壤容重低、孔隙度大,土壤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不同耕作方式下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粒径1~0.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最高,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和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3.
以陇油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硼量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硼能够显著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单角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单株角果数和产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单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会随着施硼量增多先增加后降低。油菜产量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和政县,当施硼量为2.10~3.15kg/hm~2时,能够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4.
适宜陇中旱作区麦后复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系)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陇中旱作区对7个麦后复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系)生物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饲油1号、饲油2号生物产量较高,适应性好,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可作为甘肃省中部旱作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5.
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西北一熟制灌区土壤养分条件以及马铃薯-大豆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互补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大豆品种冀豆1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处理最优施肥(OPT:N、P、K分别为180、135、135 kg hm~(–2))、最优减N(OPT-N)、最优减P(OPT-P)、最优减K(OPT-K)、最优减1/3N(OPT-1/3N)、最优增1/3N(OPT+1/3N)、最优减1/3P(OPT-1/3P)、最优增1/3P(OPT+1/3P)、最优减1/3K(OPT-1/3K)和不施肥(CK)10个处理。通过2012—2013连续2年大田试验,系统分析N、P、K对套作马铃薯及套作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OPT-N处理与OPT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最大(11 653.86 kg hm~(–2));OPT-P处理与OPT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最大(751.55 kg hm~(–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影响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的最大的因素分别是N和P。随N水平递增,套作马铃薯产量呈现递增的趋势,OPT+1/3N处理产量最高为50 231.85 kg hm~(–2);套作大豆产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OPT处理产量最高为3373.55 kg hm~(–2),方差分析表明,OPT和OPT+1/3N各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OPT-1/3N、OPT、OPT+1/3N各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随P素水平增加,套作马铃薯和套作大豆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2 430.03 kg hm~(–2)和3637.13 kg hm~(–2),同样在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平均单薯最重,套作大豆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及单株粒数均最高,2年平均分别为185.13、74.24、1.87和139.15 g。综合考虑薯豆套作产量效应及养分利用效率,OPT施肥方案中,N适宜,P偏低,K偏高。  相似文献   
56.
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rcGIS 9.3,MapGIS 6.7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将临泽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求交生成评价单元图,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权重,对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函数,通过计算其隶属度,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并依据综合值确定了土壤肥力等级及其面积。结果表明:临泽县土壤综合肥力较高的区域占临泽县耕地总面积的46.51%;土壤综合肥力中等区域占18.54%;土壤综合肥力一般区域占14.17%;土壤综合肥力较差区域占20.68%。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GIS可以快速科学地对土壤肥力进行科学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57.
温室番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育苗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如:金棚、宝冠、L-402等。2、亩用种量25克。3、种子处理: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3次,再浸种6-8小时,捞  相似文献   
58.
不同配方土壤熟化调理剂对新修梯田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新修梯田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肥平衡施用基础上,研究添施不同配方土壤熟化剂对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状、养分状况与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配方土壤熟化剂可降低新修梯田土壤容重,增大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表层(0~10 cm)熟化效果好于底层(10~20 cm)。与试验前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14%~18.49%,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9.14%~18.86%和10.96%~17.19%;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56.11%~114.19%、9.84%~78.69%、48.52%~268.50%、70.10%~427.53%;(2)与CK相比,A处理的培肥效果最显著,容重年均降低0.06 g·cm-3,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年均分别增加3.15、0.45%;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增加速率分别提高2.48 g·kg~(-1)、0.2 g·kg~(-1)、7.82mg·kg~(-1)、129.23 mg·kg~(-1);其余培肥处理的效果为BC、D、ECK;(3)施用土壤熟化剂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A配方的效果最好,2012、2013年马铃薯产量较CK分别提高37.69%、50.93%,2014年小麦产量较CK提高94.41%;3年A配方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43.09%、48.71%、102.31%,且差异显著。综合可知,A配方(黑矾、腐植酸、氯化钾、微肥、DA-6用量分别为375、600、150、45、150×10-3kg·hm-2)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增产效应最佳,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新修梯田快速培肥较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9.
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等方面规范了旱地复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0.
依据两当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两当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两当县中低产田面积占全耕地总面积的84.94%,其中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57%、55.37%。根据影响中产田和低产田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因子,对照全国中低产耕地类型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将两当县中低产田划分为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2种类型,其中以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为11 041.03 hm~2;而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小,为5 507.21 hm~2。今后两当县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技术应用,着力提升两当县中低产田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