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雌穗不同部位小花吐丝的时间次序及其籽粒分化发育的特征。表明:雌穗中下部的小花吐丝最早最快,库容大,活力强,授粉后小花发育几乎没有败育籽粒,而雌穗中上部的小花除易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外,还有较多的授粉小化发生籽粒的败育,可能与其抽丝畔锭较慢,和库处于弱势位有关。  相似文献   
62.
空间条件对玉米自交系S37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返回式实验卫星搭栽玉米自交系S37的种子,通过遗传交配设计对其后代株系进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条件可以改变纯系材料后代株系的配合力,并就数量性状的诱发突变及其表现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杂优类群和杂优模式,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杂交种的配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17个从玉米地方种质中选育的自交系和11个测验种(包括西南地区常用骨干自交系以及代表西南地区玉米核心种质的5个标准测验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7个新选系和11个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87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8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小,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17个新选系有7个划入旅大红骨群,3个划入改良Reid群,4个划入PB群,3个划入四平头群;在各类群组配中,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8和P1-10)与改良Reid群;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P1-6和P1-14)与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地方种质选系(P1-15、P1-16和P1-17)与四平头群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PB群地方种质选系P1-1与改良Reid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研究结果为新选系的应用和地方种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优质高产新型饲草玉米SAUMZ 1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饲草的需求,通过染色体工程合成以玉米代换系材料为母本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组配育成饲草玉米新品种SAUMZ 1号。该品种营养体生长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多年生,饲草产量高,品质好。周年饲草产量达15 t/667m2,粗蛋白质含量为17.0%左右。在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牧草饲用价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AHP模型对新品种玉米草SAUMZ1不同生育期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其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饲用价值是化学成分、适口性和消化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粗蛋白因素在饲用价值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情况下,粗蛋白含量越高,饲用价值也越好;综合排序为拔节期>抽穗初期>抽穗后期>开花期.  相似文献   
66.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 3~ 6个不同的自交系分别作轮回父本 ,与S、T、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回交 8代以上 ,配成 14个同质异核不育系 ,再与具有不同恢复基因的 8个测验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测交种 ,通过田间观察和花粉染色镜检 ,鉴定测交种的育性恢复情况。自凤 1不仅对用Mo17、玉 30、合二转育的C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具有恢复性 ,而且对用Mo17、黄早四、1792、2 92和玉 30转育的T组同质异核不育系也可完全恢复。因此 ,把自凤 1用作区分C组与T组不育胞质的测验种 ,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受核背景条件影响。用BamHI、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和 pBcmH3、CoxⅡ两种线粒体cDNA探针 ,对 6个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进行RFLP分析。同属C组的C、川G、类 2和类 34个不育胞质具有相同的RFLP ,但S、C、T组及正常胞质的RFLP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正交F1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吸收硫酸盐(Na352SO4)的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与产量杂 种优势(H)的关系·结果表明,Vmax与H无明显的数量关系,Km与H间呈显著的 直线相关(r=-0.3331,P<0.05).Km可作为早期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一个生理 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8.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和GP5经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粒深遗传增益以GP4>GP5>GP3,穗行遗传增益以GP3>GP5>GP4,各个群体C4的粒深、穗行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C0,直接选择效应显著;株高和穗位高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且GP4的增幅显著大于GP3和GP5,单株产量及穗粗的遗传增益以GP4大于GP3和GP5,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均值以C4显著大于C0,相关选择效应显著;除株高、穗位高外,其他性状GCA变异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P5多数产量性状的GCA优于GP3和GP4,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随改良进展呈增加趋势,对照优势大于8%的大部分测交组合均为各群体C4所配组合,间接选择效应显著;随改良世代进行,群体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虽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基于SSR分子标记估算的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GP3和GP4改良后代呈略增趋势,GP5变化不大,对于群体基因型数,GP3和GP4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上述结果说明,适度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基础群体及不同性状间,其改良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9.
NaCl胁迫是导致玉米盐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NaCl对玉米萌发期根系和离体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从0 mmol/L增加到250 mmol/L,胚根长和次生根数量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根缘细胞存活率也显著降低。但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缘细胞的数量比对照和高浓度胁迫有显著增加,同时100 mmol/L的NaCl胁迫也显著刺激了玉米离体根缘细胞的凋亡速度。由于试验材料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有一定耐性,因此,认为该胁迫浓度下根缘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其耐盐性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根缘细胞与玉米耐盐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再生率的因素,本试验以3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影响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克隆指数和分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的愈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 生长环境对975-12影响显著,对18-599和416051影响不显著。18-599和416051的胚大小为2mm时II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而975-12在胚大小为2.5mm时II型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3个自交系的克隆指数和分化率一般在第3或第4代时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表明,18-599和416051这2个自交系具有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克隆能力强、易分化的优点,是玉米转基因研究中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