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优化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us polymyxa)液态发酵的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多黏芽孢杆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为:马铃薯250.0 g/L,白砂糖20.0 g/L,玉米粉30.0 g/L,NaNO3 1.0 g/L,(NH4)2SO4 1.5 g/L,KH2PO4 1.0 g/L,pH6.5,装液量100 ml/250 ml(V/V),接种量5%(V/V),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周期72 h。[结论]该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多黏芽孢杆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温对莲雾苗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1a生莲雾嫁接苗(黑珍珠)进行低温处理,日最低温度(Tmin)分别设定为2.0、1.0、0.0、?1.0、?2.0℃,气温日较差分别设为15℃和6℃,按照固定程序设置日内温度变化过程,每个处理持续1~3d。处理结束当日分别对莲雾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常温下放置10d后再观测其恢复状况,依此对造成莲雾苗叶片和枝条受害的界限低温进行分析,初步构建莲雾苗冷害指标等级。利用地理移置试验观察莲雾苗形态的变化,以对人工控制试验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和订正,得到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地理移置试验结果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相一致。莲雾苗的冷害指标等级分别为:(1)Tmin≤?2℃致死,(2)?2℃<Tmin≤?1℃严重受冻,(3)?1℃<Tmin≤2℃中度受冻,(4)2℃<Tmin≤5℃轻度受冻,若Tmin在2~5℃间持续3d以上,且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莲雾苗的部分叶片会因低温而干枯脱落,并影响后期生长;(5)Tmin>5℃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桑树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转化体系,为桑树功能基因的分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丰驰桑为试验材料,克隆含BamH I和Xba I酶切位点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片段,经Xba I和BamH I双酶切后与烟草脆裂病毒(TRV)连接构建重组病毒载体pTRV2-PDS,转化农杆菌GV3101后通过压迫注射方式侵染桑树幼苗叶片.[结果]克隆获得的桑树PDS基因干扰片段346 bp,与改造后的TRV质粒连接可成功构建携带桑树PDS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pTRV2-PDS.桑树叶片被侵染15 d后,接种重组病毒载体pTRV2-PDS桑树的第二轮真叶开始出现叶片白化现象,侵染20 d后,白化现象沿叶脉向四周逐渐扩散,叶片呈现明显的白化表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载体pTRV2-PDS侵染的桑叶PDS基因相对表达量仅为阴性对照(pTRV2)的58%,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桑树PDS基因表达被有效抑制.[结论]利用TRV构建的桑树VIGS体系能有效沉默PDS基因,使桑树叶片呈现明显的白化症状,即可用于后续的桑树功能基因鉴定.  相似文献   
56.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化感水稻产量、品质及重金属含量与水分管理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化感水稻环境友好的特点。【方法】以‘化感稻3号’、‘化两优78号’以及早季的‘玉香油占’和晚季的‘百香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孕穗期晒田WN、孕穗期不晒田WS)和种植密度(高密度DH、当地种植密度DN)处理下稻米的产量、品质以及籽粒中Pb和Cd含量的变化。【结果】稻米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水分和密度管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但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化两优78号’产量高于其他品种。WSDN处理显著降低了常规稻‘百香占’的精米率,但对化感品种影响不显著。WS处理降低了稻米Pb和Cd含量,尤其是显著降低了化感稻米Cd含量。密度和品种对稻米Pb和Cd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水分和密度处理对化感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但WS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化感水稻籽粒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pH、温度环境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井冈霉素A降低芽孢消解作用,为提高其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DN-1菌株和井冈霉素A复配对其细胞消解率的影响。[结果]pH在6.0~8.0时DN-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pH为7.0时抑菌率最佳;温度在15~40℃时该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温度在35℃时抑菌效果最强;在DN-1菌株配成的水悬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井冈霉素A,都有降低细胞消解速率的作用。[结论]温度和pH对DN-1菌株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效果均有影响;井冈霉素A可延长含DN-1生物农药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9.
郭莉  李新彦  马现斌  胡飞 《中国种业》2023,(10):70-74,79
运用基于玉米 DUS 测试性状对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团队 14 份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期为玉米自交系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基于 DUS 测试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 个自交系共 37 个性状的多样性一般,各性状多样性指数都未超过 2.00,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以丰富种质资源多样性。从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表现来看,株型选择上偏中秆紧凑型;但生育期方面偏中晚熟,早熟自交系基本没有,在进行夏播选育或早熟品种的选育方面使用这些自交系需慎重。基于 DUS 测试表型性状的自交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阈值为 0.844 时,14 个自交系可以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其中 III 类中自 12(XY90418)和 IV 类中自 15(XY06/XY7298)选系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类群距离较远,可能与其他自交系存在杂种优势。另外,根据聚类结果,需要注意 2 个自交系杂交改良选育自交系时,后代分离方向不确定性。根据聚类结果,也说明轮回亲本不同,分别聚在不同类,所以在回交时轮回亲本和后代的选择上还是要紧跟选育目标——类优良轮回亲本,并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以达到回交选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