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55个气象站点1981−2017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以日最高气温≥35℃持续3、4、5d,且相对湿度≤70%为一次轻、中、重度高温热害,从年代际尺度、年尺度、旬尺度分析37a来华北平原不同播期下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开花期避开中度高温热害为标准,推算夏玉米花期规避高温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频率最大,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固始等地区遭遇高温热害频率超过20%;6月中旬播种,夏玉米花期遭受高温热害频率为9%~12%。2011年以来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加重,发生频率高于P1−P3时段(1981−2010年)。华北平原早熟玉米平均适宜播种期在6月15日−7月5日,中熟玉米平均适宜播种期在6月15−27日,晚熟玉米平均适宜播种期在6月15−20日。在各适宜播种期范围内,华北平原南部应适当晚播,北部则应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22.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0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3.
巢湖流域的防洪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成为水利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于合理制定该流域未来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求巢湖流域地区景观变化规律,该文使用ArcGIS10.5、Fragstats4.2及SPSS软件,采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巢湖流域2000—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完成了对巢湖流域近20年来总体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空间演化与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和林地作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大,且二者变化幅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研究区内景观总体的均衡度不断降低,向着不规则化、破碎化趋势发展,景观类型多样性呈现出降低的态势。根据上述结论,针对巢湖流域未来规划提出限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植被覆盖率等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4.
25.
基于SPEI指数的新疆天山草地近55a干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采用正庚烷和癸酸甲酯化学动力学组合机理,利用CHEMKIN-PRO均质零维反应器模型对生物柴油滞燃特性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和压力的上升,着火延迟时间迅速减小,在750~900K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负温度系数现象;生物柴油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得OH自由基的浓度峰值上升并且提前出现,诱导火焰提前产生,导致着火延迟时间缩短;脂肪族链上C=C双键使得附近C-H键能变弱,促使过氧基的异构化反应减少,抑制了低温链分支反应;C=C双键数量越多及C=C双键越靠近脂肪族链中心位置,对低温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大,着火延迟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7.
胡琦亚  吴琼  肖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8,(12):87-88,17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从农村环保机构建设、适用治理技术推广、环境规划编制、产教融合与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合理意见和对策,从而构建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保护绿水青山,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8.
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湖北有关发展的概况,分析指出了发展过程存在的不足,思考总体发展原则和对策,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9.
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北京市密云区针对本辖区的生猪养殖和地理特点,在消毒、封闭管理、严格运输检疫等常规措施下,对养殖、运输、屠宰、生产加工流通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定期、定点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2019—2021年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每栋必检,共检测样品75 600份,出栏生猪批批检测,共检测样品4 245份;病死猪存放点每7 d检测1次,共检测样品2 611份;调入白条猪肉批批检,共检测样品14 000份;备案运输生猪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229份;屠宰厂运输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37份;共检测屠宰厂环境样品53份,病死猪存放点冷库、冰柜样品396份。以上样品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在常规防控措施下,重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做法取得了极好的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非洲猪瘟病原监测可促使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促进运输车辆出入时严格消毒,调入猪肉产品时严格检疫等措施的落实。密云区非洲猪瘟病原监测的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0.
贮藏温度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猕猴桃果实的乙烯释放,呼吸强度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在4℃条件下,乙烯释放低,果实内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很小,硬度随贮藏期的延长缓慢下降;而在25℃条件下,由于乙烯含量的明显升高,在短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较大,尤其蛋白质,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较大下降趋势,硬度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