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电网发生大面积冰灾情况时,多条输电线路存在覆冰故障隐患,电网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需要提前制定输电线路融冰方案,合理安排融冰顺序。针对此问题,分析输电线路覆冰继续运行给电网带来的停电风险,将与待融冰输电线路相关联的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展开,将传统削负荷模型改进后应用于输电网与变电站主接线的组合网络,建立断路器可靠性模型,计算靠后融冰线路因继续运行的电网停电风险;利用计及风速及降雨影响的输电线路覆冰增长预测模型,计算输电线路的覆冰率,根据覆冰率门槛值确定待融冰线路集,基于覆冰严重度模型构建系统全局的覆冰指数指标;综合考虑电网停电风险及系统全局覆冰指数建立输电线路融冰紧迫度指标,动态更新待融冰线路并决策融冰顺序。最后,以IEEE RBTS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
胡江  阮观强 《农机化研究》2021,43(3):265-268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传统手工采摘方式效率低、产能不足,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克服这一难题,改进农业生产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采摘机器人机械手控制系统,通过建立机械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架,分别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PLC控制器、主控计算机、传感器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等5个部分,并完成了PLC程序设计及梯形图的编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地完成采摘过程,且控制精度高,成本投入更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DE)技术从茵陈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夹带剂种类和pH值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液以NaNO2-A l(NO3)3-NaOH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研究表明:与溶剂提取法相比,SCDE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后续分离易于进行、品质较高等特点;100 g原料,当pH值为9~10的70%乙醇做夹带剂,用量600 mL、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50 m in时,茵陈蒿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3.875%。  相似文献   
9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杜仲果实中桃叶珊瑚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选择适合的夹带剂,进行了从杜仲果实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工艺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较系统地探讨了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提取液以Epstahl试剂显色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活性成分保存好、后续分离易于进行等特点;在萃取中以75 %的乙醇为夹带剂,当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55 ℃、分离温度30 ℃、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用量与原料比6∶1(mL∶g)的条件下,效果最佳,桃叶珊蝴苷得率1.921 %.  相似文献   
95.
有机(类)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有机肥已经变成了固体有机废弃物而随地弃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更污染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有机(类)肥料研究与开发的主要进展,着重介绍有机(类)肥料产品的最新而成熟的生产技术以及施用技术,不仅为开展有机(类)肥料研究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也为我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是一种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土传维管束病害[1]。因大丽轮枝菌菌丝体产生的大量微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以及病原菌变异快等特点,造成培育抗病品种、使用化学药剂和利用新的栽培技术等方法防病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4];该措施  相似文献   
97.
【目的】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颜色的变化与水稻的生长发育直接相关。发掘水稻叶色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遗传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淡绿叶突变体,暂命名为pgl11(pale green leaf 11)。在不同生育期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取野生型与突变体叶片进行叶绿体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在分蘖期,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光合参数并观察气孔结构。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pgl11的主要农艺性状。以pgl11为母本,南京6号为父本构建相应的F2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从苗期开始,突变体pgl11的每一片新叶均表现为淡绿色,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发育异常。随着叶片的生长,叶色由淡绿逐渐转绿,至抽穗期时叶绿素含量亦无明显差异。pgl11还表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明显下降,胞间CO_2浓度上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pgl11的气孔发育异常。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如株高、剑叶宽、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粒长、粒宽、千粒重以及结实率等均显著降低。对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以及质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测定表明,突变体pgl11中参与叶绿体转录和翻译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C6和C8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0 kb。【结论】该定位区间内未见有叶色相关基因报道,推测PGL11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基因。  相似文献   
98.
旨在探究藏绵羊应对暖、冷季营养供给不均衡以及冷季营养供给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对放牧藏绵羊暖、冷季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瘤胃、小肠、大肠组织 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并进行VFAs与 SGLT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冷季VFAs含量显著高于暖季(P0.05),除丁酸外,其他VFA含量在暖、冷季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冷季的乙酸/丙酸(A/P)值显著高于暖季(P0.05)。暖季胃肠道组织的 SGL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季(P0.05),小肠 SGLT1基因表达量在暖、冷季均显著高于瘤胃和大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乙酸、丙酸与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与瘤胃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因此,由于暖、冷季放牧藏绵羊胃肠道的营养吸收水平不同,暖、冷季瘤胃VFAs含量和 SGLT1基因表达量存在季节差异性,以及瘤胃VFAs与 SGLT1基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藏绵羊瘤胃VFAs与宿主的互作关系影响其营养胁迫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9.
采用基因宏阵列(Macroarray)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引起西瓜枯萎病害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快速监测和快速绝对定量,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摸索。结果显示,在西瓜枯萎病害发病较为严重的处理N-+P-和N-+P+的根际土壤中,Macroarray检测到强烈的阳性信号,表明尖孢镰刀菌的大量存在,同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也表明在这两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最多,分别为每g土壤8.89×105和2.24×105个拷贝数;而在未发生枯萎病害的处理N++P-和N++P+中,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为每g土壤6.23×103和3.28×103个拷贝数;而四个处理的土体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均维持在每g土壤102~103个拷贝数,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与传统检测方法如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平板稀释计数等相比,上述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真菌的检测和定量更为准确快速、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00.
为促进重庆市万州区辣椒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辣椒的产量、品质及安全性,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与重庆市万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联合制定了《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万州区地方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对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