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人工封顶耗时、低效、高成本的问题,探讨种植密度与封顶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互作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无疑将对实现棉花的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动量和降低种植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封顶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简化栽培的技术内容之一,其对不同群体棉株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以419为材料,开展裂区设计试验,密度为主区,设9万株/hm2、18万株/hm2和27万株/hm2三个水平;封顶方式为副区,设不封顶、人工封顶和化学封顶共3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封顶方式的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封顶方式下,随密度增加,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和LAI有所增加,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降低,株高则变化不大。在相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单株叶面积、LAI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封顶处理的株高较不封顶处理降低4.90~6.46 cm,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提高6.33~9.47个百分点、0.03~0.05个百分点、0.03~1.01个百分点和529.56~301.42 kg/hm2。与人工封顶相比,虽然化学封顶的单株叶面积、LAI、株高和单株干重分别提高0.01 m2、0.11、1.56 cm、1.80 g/株,生殖器官干物质转运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降低3.14个百分点、0.03、0.42个百分点和228.14 kg/hm2,但各性状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受密度与封顶方式互作的影响较小。以上说明封顶是优化棉花生长、保证产量的关键措施,而化学封顶具有类似人工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以香菇0912为试验品种,采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法,观察试验培养基配方对香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培养香菇液体菌种第7天后多数培养基的pH开始下降,10d后接近液体培养的终点.菌丝生物量测定结果,配方⑤菌丝生物量最高,为1.828 g/100 mL,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其次为配方⑦、配方③、配方④,4个配方均可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本文对24份陆地棉资源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为今后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棉花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结铃数第一果枝长度株高第一果枝节位果枝数单铃重衣分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生育期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相关分析表明马克隆值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单铃重和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3.471%,第1主成分与马克隆值有关,第2主成分与第一果枝长度有关,第3主成分与单铃重有关,第4主成分与衣分有关,第5主成分与生育期有关;可作为改良棉花断裂比强度、产量构成以及马克隆值的材料加以利用,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性状之间的关系,培育新品种与新品系。  相似文献   
26.
三羊开泰     
  相似文献   
27.
28.
<正>近几年来,吉林省各地先后建立起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十几万亩。在冬季或早春生产供应当地蔬菜市场,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叶菜类蔬菜,即通常说的食叶类蔬菜,如油菜、小菠菜、小白菜、茼蒿、莴苣、苦苣、红丁萝卜等,在吉林省秋冬季和早春生产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是保护地生产,受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的  相似文献   
29.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包括硒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硒在免疫、抗癌方面的作用研究现状,硒与维生物E和其它微量元素的互作,以及硒生物学功能机理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硒研究中尚待深入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